2013年4月11日星期四

史玉柱:从童年到富豪的九个故事


2013年4月9日,史玉柱宣布退休,这是继马云以后又一位宣布退出舞台的互联网公司大佬。史玉柱称自己对自己的团队非常放心,并且,巨人网络保持14个季度业绩增长。在这位互联网传奇人物退休之前,谨以DoNews创始人刘韧5年前对他的一篇专访来追溯史玉柱最全面真实的历史:从童年到富豪的9个故事。
史玉柱故事之一:小时候
早上5点,天还没亮,史玉柱就开始从山脚往山上爬。从史玉柱家通向山顶的路上,只有他一个人。史玉柱每天要克服怕鬼的恐惧,从栽满石榴树的一片坟地穿过,为的是黎明时分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会聚在怀远山顶,一起等待天亮。
从初中开始,到18岁离开故乡,史玉柱不为了什么,就为几个要好的同学都去爬山,大家都爬山,“我不去爬山,觉得好像太另类,就养成爬山的习惯”。
1962年,史玉柱出生在安徽北部怀远县城。“爸爸是怀远公安局的,我妈妈是一个工厂的工人。”
初二之前,史玉柱成绩不好,贪玩,爱看小人书,经常被妈妈训。1977年恢复高考,让史玉柱开始认真学习,因为“学习可以考大学了”。此前,高中毕业就“下放”了。
18岁之前,史玉柱随父亲两次见识过大上海的繁华。基本印象是“太大了”,最深印象是南京路上24层的国际饭店。“还有外滩”。“外滩的楼和怀远的楼是不一样的。非常洋气。”此刻,尽管走在南京路上,史玉柱依然觉得他离大上海很遥远。
1980年,史玉柱以全县总分第一、数学119(差1分满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但在浙江大学数学系刚过了一学期,史玉柱就放弃了成为陈景润的理想。
“从图书馆借到《数论》,看了之后,我才了解到数学是那么的难。”和周围同学比聪明,也让史玉柱压力很大。“尤其是长江以南的,成绩好的并不想上清华、北大,都去上了浙大,所以,我们那个班里聪明人太多,学习好的也太多了。”
知道1+1不可能突破之后,史玉柱的数学理想破灭了。“我很想做成一件事情。但是很早地,我又意识到我做不成这件事情”,这是“我理想破灭的主要原因”。
理想破灭后的史玉柱开始跑步,培养各种爱好。他每天从浙大跑到灵隐寺,18里,然后,再跑回来,坚持了四年。
史玉柱故事二:从浙大经过安徽统计局到深圳大学
1985年,合肥。安徽统计局农村抽样调查队计算机房。23岁的单身汉史玉柱写会程序,挖会“金子”,自得其乐。2006年,上海瑞金宾馆,网络游戏《征途》上线新闻发布会。史玉柱冲着台下喊:“我是一个老玩家,20多年前就在玩游戏。我懂游戏。”
数学家理想破灭后,史玉柱成绩一直维持在中等,“每天被迫进行大脑体操训练”。大三,畏惧纯数学太复杂,史玉柱选择了计算数学方向。当时还是小型机时代,进机房需要换衣服换拖鞋,编程结果需要打纸带。史玉柱只觉得挺罗嗦,没觉得计算机特别有用,对它也没特别的感兴趣,只是一门课而已。
1984年毕业,史玉柱没什么想法地被包分配到了安徽省统计局农村抽样调查队。“听说我是学数学的,统计局就是搞数字加减的,所以,就把我分到了统计局。”“这挺荒唐。”“数学不是加减乘除,数学系主要是逻辑,是大脑体操。”
分到单位没几天,史玉柱就被通知到西安统计学院进修几个月。进修老师有抽样调查之父之称,这位美国教授介绍了最新的国外的抽样调查方法,史玉柱发现没有一样能离开计算机。回单位说服领导,史玉柱南下广州,花5万块钱扛回了一台IBM PC。
史玉柱写了个程序,找了两个人录入,过去二三十个人忙活一年的活,一两天就干完了,搞得很多人从此没事干。干得起兴,史玉柱又编了一个分析软件,能分析出年收入400元以上的农民会买哪些东西,消费特征是什么,年收入400元到500元的农民消费特征又是什么。
史玉柱的软件不断完善,国家统计局后来开了个会,要求全国各地的农村抽样调查都用史玉柱的软件,史玉柱因此得到了一二十元奖金和一个进步奖。相比当时每月54元的工资,史玉柱挺知足。
又没事可干了,史玉柱就开始基于他分析出的数据,写关于农村经济问题的文章,居然还能发表在搞学术人挺在乎的高档次杂志上。当时的安徽省副省长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看了不少史玉柱的文章,很欣赏。副省长是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深圳大学客座教授,他面试了一下史玉柱,就在1986年将史玉柱招为了深圳大学软科学专业研究生。这一年,24岁的史玉柱也结婚成了家。
在深圳大学,史玉柱学会了勤工俭学;学会了怎样给别人带货的小生意;看到很多国外书籍和港台关于经济方面的书,他开始相信中国将来肯定走市场经济的道路。
在深圳大学众多的讲座中,1988年,史玉柱听到了四通公司万总经理的讲座。“他的讲座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他谈论四通如何创办,他的题目大意是《泥饭碗比铁饭碗更保险》,意思是,四通这个泥饭碗可以变成金饭碗。从那时起,我才有了准备创办企业的理想。”
史玉柱故事之三:巨人汉卡
1989年10月,深圳。史玉柱举起一台IBM 286,摔在地上,接着,又举起一台IBM 286,摔在地上。两名员工抱走剩下的几台电脑和打印机,从此没了踪迹。
1988年,从深圳大学研究生毕业,史玉柱回到合肥原单位。没几天,他提交了辞职报告。向以前帮过的朋友借了一台IBM PC,史玉柱开始在家编写文字处理软件。“我是从我的原单位统计局看出这个市场需求的。”“当时每个单位都花2万元购置一台四通打字机,同时也在购置电脑。大多数情况下,电脑总是被放在一旁不用。我就想编一套软件,取代四通打字,直接用电脑打字。
半年之后,M-6401在史玉柱合肥的家中诞生。史玉柱送了一套给原单位。几张软盘一装,就能打出比四通打字机24点阵更漂亮的64点阵字,而且,编辑屏幕比四通打字机大很多,单位的四通打字机从此被放到一旁没人用了。
一看有戏,史玉柱立即揣软盘,南下深圳。史玉柱在深圳大学有个老师,同时是天津大学深圳科贸发展公司员工。老师很器重史玉柱,专门为史玉柱成立电脑部,交给史玉柱承包。史玉柱每月只要交一两千元固定的管理费用,剩下都归自己所有。
没钱买电脑,史玉柱将自己的软件演示给卖电脑的老板看,“我现在没钱,你让我先拿回去,等我软件卖了钱,给你多加1000元利润”。卖电脑的老板居然同意了,让副经理将电脑抱给史玉柱。这名副经理后来加入了史玉柱公司,现在是征途公司副董事长。
没钱打广告,史玉柱跑到北京,闯进《计算机世界》报社广告部,演示软件给当时的广告主任贺静华看。贺静华答应先给史玉柱打三期1/4版广告。
1989年8月2日,《计算机世界》第一次刊出了史玉柱写的M6401中文软件广告前天,广州一家政府机关打电话过来说要买,史玉柱跳上中巴赶到广州去,留了三套软件给他们。回来后,史玉柱立刻接到了宁波的要货电话。
8月16日,史玉柱收到三张银行汇款,一共1.5万元。一张8820元,是广州批发的三套;另外两张是零售汇款,每张3500元。
8月收入达到4万多元,9月份16万,10月份超过100万。M6401开始是软加密,很快被破解,史玉柱立即开始使用加密卡。
8月底9月初,经朋友介绍,史玉柱招聘了三个员工。到10月份,其中一名员工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股份,大家应该将赚到钱的分掉。”史玉柱不同意,主张继续打广告。史玉柱对员工说:“股份的事情可以商量,但每人25%不可能。”“软件是我开发的,启动资金是我出的。我至少应该控股。可以给两人10%到15%。”两位员工嫌太少,闹僵之后,史玉柱摔了电脑,管财务的员工不参与,另外两名员工只好抱着剩下的几台电脑和打印机,走人了事。
“我从此再不搞股份制了。”“母公司一定我个人所有,下面的公司可以考虑我控股。”“中国人合作精神本来就很差,一旦有了股份,就有了和你斗的资本,造成公司结构不稳定。”“后来我就给我的高管高薪水和奖金,就是给比他应该得到的股份分红还要多的钱。我认为,这个模式是正确的,从此以后,我的公司就再没发生过内斗。”
10月,史玉柱将100万元广告砸向《计算机世界》,M6401月销售额乘势攀升到了500万元。1990年前三个月,史玉柱已经挣到了3000万元。
此时,求伯君的WPS借助方正的品牌和渠道横空出世,史玉柱一看不妙,带领一名助手跑进深圳大学学生公寓封闭开发M6402。从M6402开始,史玉柱开始使用巨人汉卡名称。“当时IBM蓝色巨人最火,我们就抄袭了巨人这个名称。
等到M6402投入市场的时候,WPS已经超越了M6401,巨人M6402缩短了和WPS差距,但还是无法超过WPS。史玉柱再次组织了十几个人的研发队伍,跑到深圳大学封闭开发巨人M6403。
1991年春节刚过,深圳,巨人连锁会议。经销商包机过来,现场订货,史玉柱当场拿下3500万元现金支票。
史玉柱故事之四:巨人大厦
18层。38层。54层。64层。巨人大厦设计不断加码。1994年初,巨人大厦开工典礼。史玉柱刚想对外宣布巨人大厦要建成中国第一高楼64层,话都到嘴边,面对着珠海市长、市委书记梁广大殷勤的目光,史玉柱头脑一热:“64层也没与国内一些高楼拉开太大距离。”史玉柱一咬牙,脱口而出:“巨人大厦要建72层。”史玉柱当年成了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
1991年,M6402开发完成,注册巨人汉卡,先要注巨人公司。1991年在深圳注册公司,工商局需要县团级以上单位开具证明:史玉柱“六四”期间表现清白。“六四”期间,史玉柱辞职在家编辑软件,安徽省统计局说:“当时,你已经辞职了,单位无法帮你开证明。”听说珠海注册公司,不要“六四”证明,史玉柱当即在珠海注册了巨人公司。
1992年,史玉柱率100多名员工,落户珠海。“珠海对我们非常重视。”“当时我们已经是非常大的企业,年销售上亿啊,全国都不多。”珠海给了巨人很多照顾:高科技企业税收全免;破例审批出国;户口一时转不过来,给新办一个珠海户口。
巨人一下子发展了起来,资产规模很快接近2到3亿。手里有钱,精力也多,史玉柱开始不满于只做巨人汉卡,他开始做巨人电脑,巨人电脑挣钱,但管理不行,坏账一两千万。巨人电脑还没做扎实,史玉柱又看上了财务软件、酒店管理系统。史玉柱去美国考察,问投资银行未来哪些行业发展速度最快,投资银行说是IT和生物工程。史玉柱回国立即上马了生物工程项目。其他涉足的行业还有服装和化妆品,摊子一下铺到了六七个事业部。
1993年,巨人其中仅中文手写电脑和软件的当年销售额即达到3.6亿元,位居四通之后,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史玉柱成为珠海第二批重奖的知识分子。
珠海“重奖”科技人员轰动全国之后,北京希望珠海还能树一个典型:一个“中国大学生留在本土创业”的典型。当时成绩最好的大学生都出国,一出去就不回来,中国人才的外流太厉害。时任珠海市委书记、市长的梁广大选中了史玉柱。
作为支持,珠海市政府曾经批给巨人一块地,巨人准备盖18层的办公楼。在大厦图纸都设计好之后,梁广大找史玉柱谈了谈,希望史玉柱为珠海争光,将巨人大厦建为中国第一高楼。巨人只有建成了中国第一高楼,史玉柱才配做全国典型。
珠海市政府原本批给巨人1万多平米,为了支持巨人建中国第一高楼,市政府又批给了巨人3万多平米土地,125元/平方米的价格等于白送。
怎样让全国人民都注意史玉柱呢?梁广大安排所有来珠海的国家领导人都到巨人参观,李鹏一年来巨人一次,胡锦涛和朱槠基也都到过巨人。
1993年,中国经济过热发展,只要有房子就能卖掉,甚至连“楼花”都能卖掉。深圳写字楼价格涨到了一万五、两万。珠海当时在修大港口、大机场、还有跨海大桥,史玉柱被这个熏陶,认为珠海也会像深圳一样成为国际大都市。
盖72层的巨人大厦需要12亿,此时史玉柱手中的只有1亿现金。史玉柱将赌注压在了卖楼花上。1993年,珠海西区别墅在香港卖出十多亿“楼花”。可等到1994年史玉柱卖楼花的时候,中国宏观调控已经开始,对卖“楼花”开始限制,必须投资到一个数额才能拿到预售许可证,后来越来越规范,限制越来越多。史玉柱使出浑身的宣传本事,也只卖掉了1亿多“楼花”。
盖高楼,地下部分最花钱。地下20米之后都是岩层。巨人大厦一共打了68根桩,最短的桩打了68米,最长的桩打了82米,仅打桩花了史玉柱一亿多。
1995年,巨人推出12种保健品,投放广告1个亿。史玉柱被《福布斯》列为大陆富豪第8位。脑黄金取代巨人汉卡成为巨人新的摇钱树。1995年,仍然认为形势一片大好的史玉柱往巨人大厦地下三层又砸了花了一亿多元。
1996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史玉柱贷不到款,决定将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资金调往巨人大厦。此时,脑黄金每年已经能为巨人贡献1个多亿利润。“我可以用脑黄金的利润先将巨人大厦盖到20层。先装修20层。卖掉这20层,再盖上面的。”没成想,保健品业务因资金“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极而衰,脑黄金卖不动了。
1997年初,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国内购楼花者天天上门要求退款。媒体“地毯式”报道巨人财务危机。得知巨人现金流断了之后,“巨人三个多亿的应收款收不回,全部烂在了外面”。不久,只建至地面三层的巨人大厦停工。
1997年1月到8月,史玉柱在美国四处奔走,找钱未果。1998年10月,珠海市政府召开巨人大厦贷款现场会,珠海市长、市委书记梁广大要求银行为巨人大厦贷款。没想到两周之后,梁广大闪电退休。“如果梁广大晚退休两周,巨人大厦的结果不是今天这样。”
珠海市政府依然要救巨人,他们撮合另外一个房地产商接盘巨人大厦。设计修改了,合同起草了,政府配送的地批了,但就在签字的一刹那,对方突然告诉史玉柱“不行”。这一刻,史玉柱感到浑身轻松起来。
史玉柱故事之五:脑白金
1998年,面包车奔驰在珠海开往无锡的公路上。史玉柱对20多个好多个月没领到工资多名员工说:“等我有了钱,一定补偿你们。”
1997年冬,安徽泾县。史玉柱召集20多名“贴身”员工召开“太平湖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脑白金”构思。
脑白金主要成分是褪黑素。在生理条件下,褪黑素由脑内的松果体分泌,其分泌受生物钟调节,夜多昼少,因此,褪黑素具有一定的调节睡眠的作用。“到1998年,中国保健品市场正在越来越趋向理性,仅仅靠广告‘狂轰乱炸’做保健品的时代已经结束,‘脑白金’要成功必须要有足够的‘回头率’。我自己吃过脑白金,感到有效果,才敢最终决定做‘脑白金’。”
面包车到达无锡,从全国各地又汇聚过来员工也到了,一共100多人。一开始,依然发不出工资,走了一些人。
史玉柱找朋友借了50万元。“我以前借给过他500万,50万,借半年,他肯定借给我。”借到钱,史玉柱拿出5万元补发工资。困难时期定的工资标准是,副总一月800元。
15万元给无锡一家公司生产脑白金,留出15万作预备资金,剩下的15万全部砸向了江阴。这阶段营销以推广概念为核心,主要通过小广告、新闻报道、健康常识等一切可以利用形式向可能的消费群体灌输脑白金的概念以及有利于该产品的知识。
江阴第一个月赚了15万。史玉柱拿这15万加上15万预备资金,全部投入无锡市市场。第二个月就赚了100多万。跟着是南京市、常州市、常熟市江苏市场很快被全面启动。
吸取巨人3亿应收烂账教训,这次史玉柱可以倾尽所有猛砸广告,也决不赊账。为集中广告的火力,史玉柱在每个省都从最小的城市启动市场。在浙江,首先启动台州。先猛砸一个月广告和报道,受广告影响的消费者就会去商店问有没有脑白金,问得多了,商店就会问经销商有没有脑白金,“经销商就会找我们。”此时,史玉柱坚决要求让手下坚持现钱提货。
台州典型树立之后,在其他市遇到经销商要求赊账,史玉柱就请经销商问问脑白金在台州卖得好不好。一问,台州一个月可以卖300万。经销商自然会接受现款提货的条件。
史玉柱主要投电视广告,很少投报纸广告。广告创意,做了几百个,让史玉柱挑。史玉柱最终依然没挑出更好的,最终依然沿用了脑黄金旺季使用的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这个广告创意连续多年被评为“十差广告”,“‘十佳广告’倒是年年换,因为许多公司都倒闭了。”“评选广告的专家们唯美,讲创意,讲社会责任感,就是不讲能不能卖货。厂商只认销售额。”
史玉柱采用“脉冲”广告排期:2月至9月初,广告量很小。每年只集中两次高潮:一是春节,一是中秋。中秋密度最大的是倒推10天,春节倒推20天,加在一起共30天。这30天,不惜血本,砸到让人烦。30之后,让你一看到脑白金广告,就会感觉到多,而实际上已没什么广告了。
一年半之后,脑白金在全国市场铺开。月销售额到达1亿元,利润达到4500万。脑白金的销量和利润主要来自乡镇。北京上海的超市里有100多种保健品,脑白金摆在货架上并不显眼,但是,“到了村镇的商店,只有两三种保健品,其中一个肯定是脑白金。最大的市场还是在下面,那里人口特别多,光农民就8亿,再加上县城,这些人共9亿人口。”
史玉柱故事之六:胆小的资本家
1999年,重新赚钱,先要将自己藏起来;2000年,借壳上市,先要将自己藏起来;2001年,卖掉脑白金生产,拿回3.43亿元现金;2003年,卖掉“脑白金”75%营销网络怀揣11.7亿港币;买华夏银行股份,买民生股份,掐指一算,市值已超过22亿。子夜,陷在上海办公室沙发里,史玉柱安全了。
1999年7月12日,上海健特成立,健特是英文巨人GIANGT译音。尽管不舍巨人情结,为安全其间,史玉柱先于1999年3月3日和3月25日暗中控制注册了黄山康奇和怀远宏强,然后由这两个公司投资成立上海健特。
此时的史玉柱依然还不想让外界知晓,如日中天的“脑白金”、上海健特和负债两个多亿的史玉柱以及珠海巨人有何关系。成立黄山康奇和怀远宏强的目的就是,掩护史玉柱身份和在法律上保护上海健特资产不受珠海巨人拖累。
到2001年,拿出两亿多还债,史玉柱已经不心疼了。“2亿多对我已经不算什么。”“2亿多还债,对我们公司运营已经不构成什么影响。与其帐上多2个亿,还不如把这个心病给除掉。”“巨人大厦毕竟那是我自己惹出来的,而且,那里面危害的都是老百姓。”
2001年2月6日,《解放日报》第4版。史玉柱在上面印了两个20多厘米见方的大字“感谢”。“感谢”下面,史玉柱发一通感慨:“十年前,巨人创造过辉煌;四年前,巨人跌入低谷;新世纪,巨人从上海复出;感谢上海优良的投资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感谢上海人民的厚爱。史玉柱真的重新站起来了。”
“那时,我没过多考虑声誉,没考虑过声誉对我有多大影响。还不还债,和‘脑白金卖’销售,没什么关系。”
“我这个人也不是特别爱钱。”“钱就是个工具,能用来投资做事情,与其投资做别的项目,还不如先用钱将我原先未做完的项目给解决了。”“这样,再做其他事会更踏实一点。”
还债之后,史玉柱于2001年4月23日在上海注册成立巨人投资。3天后,怀远宏强将所持有的上海健特90%股权全部出让给巨人投资。二次出山的史玉柱早已无法满足于仅仅从“脑白金”实业中赚钱,他先通过两个怀远老乡名义于2000年9月21日成立上海华馨,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一周后,上海华馨就与青岛市商业总公司签署协议,收购其持有的上市公司青岛国货2811万股国有股,占总股本的24.73%,成为青岛国货第一大股东。
2001年5月,通过系列运作,史玉柱将下属“脑白金”产生环节无锡健特90%的股权出售给上海华馨投资公司,并担任上海华馨决策顾问。然后,通过华馨投资辗转将这部分资产卖给了上市公司ST国货,连年亏损的ST国货,股价应声从12元上涨到25元。ST国货后更名为健特生物。因“脑白金”拉动,健特生物200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741.88万元,净利润3585.28万元,每股收益高达0.315元。由史玉柱控制的董事会由此推出了每10股派1元转增7股的高送股方案。
合计一下,上海华馨由2800万股增至4770万股,分红4770万;健特生物从上海华馨手中购买无锡健特39%的股份,支付现金1.22亿元;健特生物2002年中报10送2转增1,派现0.5元,华馨增至5700万股,进账2850万;2002年11月,史玉柱更是一纸协议把“脑白金”商标以1.46亿元出售给健特生物,至此,上海华馨与上海健特总计收入达3.43亿元。
舆论有点看不惯了,开始指责史玉柱“左右手”来回倒腾,“完美套现”。2003年10月18日健特生物发表公告,称中止公司控股的无锡健特购买“脑白金”商标的动议。就在人们惊诧于史玉柱何以吐出到手的1.46亿元时,2003年末,史玉柱又将“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商标知识产权及75%的分销网络以11.7亿港币的价格卖给了四通电子(后改名四通控股)。
史玉柱手上的现金越来越多。经过珠海巨人之后,史玉柱特别害怕现金流断开,所以账上始终趴着5个多亿的现金。有现金,老有冲动。趁着还能抵御投资诱惑,史玉柱准备国债。“有利息,还可以立即变现。”国债是安全,但投资的价值不高。史玉柱很快捕捉到了银行的机会。“银行的盈利模式非常清晰,就是贷款和存款的利息差。如果选择一个上市的银行,风险也不大:股市管着它,证监会管着它,不会出问题,就是出了问题,国家也会帮助它。”
2002年间,上海健特先后与华夏银行发起人北京华资银团公司和首钢总公司签订《关于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协议书》,累计受让1.4亿股一般法人股。“我2.18元从首钢买的,现在一股5块多钱,还拆了股。”
参股华夏股份后,史玉柱又看上了民生银行。2003年,上海健特受让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43亿股民生银行股票,到2006年6月30日,上海健特持有的民生银行股票3.157亿股。
就在外界在讨论保健品生命周期的时候,手里握有已经22亿银行股票,已经软着陆的史玉柱吼到:“我永远不会套现走人!”史玉柱依然是两个上市公司健特生物和四通控股的第一大股东。
史玉柱故事之七:管不管
2006年4月8日下午3时,上海金茂大厦,征途新闻发布会。主角史玉柱使出浑身解数台上台下兴奋地秀他的网游新事业。4月9日,身为征途CEO的史玉柱没去位于徐汇区的征途公司上班。他独自一人静静地待在上海金玉兰广场25楼巨人投资100平方的办公室里。他说:“我一般都不过去。”“烦事情太多。”“我已充分授权给了几个副总。”
2001年,“脑白金”销量突破13亿之后,史玉柱随即将日常管理扔给了大学时的上铺陈国。史玉柱完全相信陈国,因为巨人大厦失败后,“陈国、费拥军好几年没领工资,也一直跟着我”。
史玉柱自信,给他5年时间,他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德性,而且,“我需要充分信任的人不用多,四五个就够了”。因此,史玉柱只用部下,不找外面的人。“女性从忠心角度来说可能会好点。”“一般公司都会有几个副总在斗啊斗,我们没有。”“没德的人,我不给放领导岗位上来,放上来的人都不爱搞这个。我们的副总都很团结,不互相斗,也不和我斗。”
“德”和“才”只能选其一时候,史玉柱肯定选择德。史玉柱确定“才”的标准很简单——办事成功率高的人就是人才。“我只看他的成功率高,不听他说的。”史玉柱喜欢战术人才,不喜欢战略人才。“战略人才多了,大家整天就会在一块夸夸其谈,不干实事。”
2002年,上海健特总经理陈国车祸。史玉柱当时正在兰州开会,撂下电话,史玉柱连夜飞回上海。赶到医院,陈国人已经快不行了。“这件事是仅次于巨人倒掉的打击,全公司把业务都停掉处理后事,那是一种痛失左右手的伤痛。”每年清明,史玉柱和公司高层都要去给陈国扫墓祭奠。史玉柱现在对车的要求很高,坐SUV为主,另外加了一条规定,干部离开上海禁止自己驾车。
陈国去世后,史玉柱没重新接管“脑白金”,他将担子交给了刘伟。刘伟加入巨人的时候,只是个普通的文秘。“刘伟做上海健特副总,她分管那一块,她花钱就是比别人少很多。”“她跟了我12年了,没在经济上犯过一回错,我自然非常相信她。”
“脑白金”销售渠道上有8000多名员工,旺季超过一万名,分布在全国1800个县,各地办事300多个。刘伟虽然能叫出300多个县、市、省办事处经理的名字,但她需要史玉柱提供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
史玉柱早期办珠海巨人实行军事化管理,后来,他明白了,大多数员工的使命是打工挣钱,养家糊口。军人有对国家和民族的义务,员工没有对老板效忠的义务。
再次建立管理体系,史玉柱坚持精简总部。珠海巨人销售额达两三亿时,总部已经达到了300多人,而“脑白金”做到10个多亿,总部却只有十多个人。能接受史玉柱军事化管理的人不多,能“死活”跟着他、“效忠”他的人不多。
史玉柱只给省级办事处的经理和副经理发工资,其他人的工资,每卖一箱脑白金,提成4%,省级经理用这4%给省级办事处其他人和市级办事处经理和副经理发工资。市级办事处往向下也是一样。此举,史玉柱既简化了和众多员工的关系,也能有效控制费用,各级办事处不会盲目扩张人员。
巨人员工固定工资在同行业中处于中等偏下,但浮动工资却相当多。史玉柱乐意看到员工拿的越多,这名员工拿得越多,证明他对企业贡献越大。
管理营销费用也是一样:每卖掉100箱,就提成2万元,作为营销费用。推销员费用都给报销,但省下来的钱是你自己的。珠海巨人的时候,各地分公司请人吃饭在500元以上的,必须上报经批准后才能执行。现在,宽松了,尊重了大家,但大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反而都会节约开支,和“脑黄金”时代比,现在的营销费用可以节约三分之一。
300多个办事处都没在当地注册,都没资格对外独立签订合同。办事处可以和经销商谈价格,但最终价格由总部定,并在总部签合同盖章。上海总部要保持永远直接和经销商发生买卖关系。
广告款也全部由上海总部直接汇给当地电视台。办事处可以去电视台谈,上海总部觉得价格合适,总部就会和电视台直接签订合同。当地办事处只负责播出监控。
办事处人事需“越级”任命:县级办事处人事需要省级任命。市级办事处人事需通过省级报上海总部任命。“人事不能由顶头上司直接任命。我怕产生帮派。”
史玉柱故事之八:网游要赚有钱人的钱
2003年,深夜。史玉柱在玩《传奇世界》,他的名字叫“收礼只收脑白金”,他只有30多级,在多次被人随便PK掉之后,他找到了本区级别最高的账号,对方是温州网吧老板。史玉柱立即吩咐温州分公司经理到网吧,付3000元,将这个70的级账号拿到手。尽管有了70级的帐户,史玉柱依然无法所向披靡,他急得直接找陈天桥,陈天桥告诉他:“装备更重要。”史玉柱立即花了一万块元买了一套顶级装备。
2004年,深夜。史玉柱在玩《英雄年代》,感觉比《传奇世界》强,只是不明白其中很多不合理的设置为什么一直不改。
2004年,深夜。史玉柱换了一款游戏玩,感觉还不如《英雄年代》,重新开始玩《英雄年代》。
2004年,深夜。得知《英雄年代》开发团队和盛大合作不愉快,史玉柱想:“我找他们做一款网游,晚不晚?”到了2004年,再做和《传奇》一样,靠点卡收费的游戏肯定晚了。史玉柱想到了“永久免费,靠道具赚钱”的模式。“让穷学生和亿万富翁在点卡面前一律平等,这是不对的,不符合营销规律。”史玉柱要赚有钱人的钱。对没钱的人,史玉柱免费,靠免费吸引他们来捧个人场,有了人气,史玉柱才能更好地赚有钱人的钱。
游戏圈子很小,史玉柱很快找到了《英雄年代》开发团队。这些人有的离开了盛大,有的还在盛大。史玉柱吸引开发团队的方式很简单就是高工资。“我看准的优秀人才,工资一事一议,不受公司级别制度限制。”“陈天桥其实给得也很多,他给期权,一个骨干期权兑现都是几百万,但人家还有意见。他给的方式不对,有点冤枉。”
2005年9月,《征途》完成开发。就在史玉柱要以“永久免费”概念切入网游市场时,2005年11月,盛大抢先一周宣布将包括《传奇》在内的三款游戏免费。
《征途》副董事回来检讨说,不该和盛大的副总接触,将《征途》永久免费信息透露出去。好在《征途》从开发设计上就是“永久免费,靠卖道具赚钱”的模式,所以,能将游戏千方百计“聚焦”在“道具”上,聚焦到不断“刺激”“有钱人”攀比买“道具”上。
史玉柱不怕陈天桥,史玉柱怕丁磊:“网易要现金有现金,要人有人,最可怕的是丁磊本人非常重视网游。”“所幸网易做卡通类,和我们不在一个市场。”
史玉柱也怕QQ。但“QQ主要是休闲类的,不是我们这个圈子里”。
史玉柱看不上九城。“《魔兽世界》的确实好,3D里面可能5年之内出不了超过的,但它的致命伤在文化。举个例子,中国人很怕死人,外国人不怕,美国人当个亡灵可能很开心,中国人谁愿意当僵尸?所以,《魔兽世界》30万在线,已经到头了。”
至于金山,史玉柱没时间研究。“我的一款游戏就能把他所有游戏给超过去了。”
2006年04月14日,北京5G评论现场。资深游戏评论人王乐认为《征途》肯定不能成功。“史玉柱进入游戏,第一靠广告,第二靠吸引媒体的炒作。他的方式还和脑白金一样。”QQ游戏前知名产品经理王锋认为史玉柱是在吹牛:“他说他内测有15万人在线,我觉得1500人差不多了。”
2006年11月,王乐承认《征途》同时在线人数有15万。“已经非常赚钱。”而早在2006年9月15日,《征途》就对外宣布同时在线超过了50万大关。
史玉柱故事之九:采访手记
1997年,珠海机场候机厅。雷军小声对我说:“快看!那是史玉柱。”我望过去:一个精瘦的男子,两三个随从提着一个纸箱子,跟在身后。找到座位后,随从将纸箱放下,史玉柱依然站着,随从们依然站着。史玉柱此时已是业界“多元化”失败的典型案例,我也将当时看到的场景理解为英雄落寞。
在珠海采访《剑侠奇缘》期间,雷军一直在和我说,北京金山来了一个“能力超强”的副总,叫蒋涛,此前在巨人负责手写电脑开发。
1997年夏,因为要刻一张盘,我和蒋涛成了好友。尽管巨人已经失败,蒋涛那时说起史玉柱依然怀着敬佩,经常用“老史还是很厉害的”作为往昔回忆的结语。
2000年圣诞节,香港。方向明和我说起史玉柱。方向明是巨人大厦失败后,唯一采访到史玉柱的记者。方向明的结论是,企业家应该远离政治,否则容易把持不住。“李鹏总理和他握一次手,他一激动,将巨人大厦提高了20层;李鹏总理再和他握一次手,他依然很激动,将巨人大厦再提高20层;李鹏总理又和他握一次手,巨人大厦最终成了72层。”
2001年,史玉柱“咸鱼翻身”,我找到最早报道此事的翁宝,请他帮我约专访,未果。5年之后,2006年4月9日,终于等来了史玉柱急于宣传《征途》的机会。那天,我们从下午2点一直谈到6点。期间,我先让司机去机场帮我换登记牌,后又让司机帮我改签航班。我没想到史玉柱如此地健谈,需要谈如此长的时间。
采访完成,一直没有动笔。我身边的年轻人、游戏圈子的人几乎众口一词地认为,《征途》不可能成功。他们理由是,史玉柱没游戏运营经验,只会炒作。史玉柱在4月8日《征途》新闻发布会的表现,炒作成分不可谓不浓。做了15年记者之后,我开始害怕被误导,怕一不小心成了《征途》心甘情愿的“枪手”。等到起先斩钉截铁认为《征途》不可能成功的人也开始承认《征途》成功之后,我向4月9日那个细雨连绵的下午望过去,试图理解这个人和他的所作所为。
史玉柱的成功是他个人的成功。1989年10月,他在深圳怒摔两台IBM 286的一刹那,就决定了,他今后身边的人将是他的追随者而非合作者。1997年巨人失败后,很多人离开,又进行了一轮追随者而非合作者的筛选。“脑白金”二次成功后,史玉柱采用高薪、提成而非股权分红的分配方式,在制度上进一步确立了史玉柱个人成功的模式。
“脑白金”做得更大之后,史玉柱卖掉一部,换回现金,投资更加保险的银行股份;剩下的“脑白金”资产也都同时变成了随时可以套现的两个上市公司股份。
管理好一个公司太难了,史玉柱不愿意深陷其中,他在自己最好的时候,使出一系列资本运作手段,迅速完成了从企业家向资本家的转换。做企业,长期靠一个人肯定不行,做资本家,只要一个人决策正确就行,不涉及执行层面。
史玉柱是泰山产业研究院的发起人之一,柳传志是泰山产业研究院院长。这么多年来,史玉柱和柳传志的交情始终局限在精神层面。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他向柳传志请教怎样办企业,他没向柳传志借钱。他知道柳传志是企业家,讲原则,公司钱就是公司的钱,私交再好不能动公司的钱。
史玉柱和泰山产业研究院另外一个资本家段永基交往甚密。2001年12月21日,史玉柱为救段永基向四通巨光投资1亿元,后因CEO吴力借贷,搞出几亿的窟窿,致使史玉柱血本无归。后来,四通再次遇到危机,6000万股华夏银行股份被法院冻结要拍卖,史玉柱再次拿出1亿多元,替段永基把钱还了,在进入拍卖程序前把股份拿了过来。来而不往,非礼也,从2002年开始,由段永基任董事长的中关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就一直是史玉柱控制的健特生物的前十大股东。有过这些交情,2003年末,段永基花11.7亿港币购买脑白金75%分销网络也就不足为奇了。
段永基的资本运作能力丝毫不必史玉柱差,很多方面甚至是史玉柱老师,可惜段永基手中没有一年可以赚3.5亿利润的“脑白金”为他的资本运作持续输血。资本运作,为了超额回报,挖东墙补西墙,一有散失,就会有大窟窿,需要实业来补。
《征途》现在又开始大规模盈利了,它必将成为史玉柱手上另外一个资本运作工具,让我们看史玉柱又能玩出什么花样。



评论更精彩:



[9]山西省太原市游客
因为他们有故事。
引用
我怎么觉得 暴发户特别爱讲故事的捏
[22]上海市游客
這是一個講述比爾蓋茨在中國社會這個大染缸里變成史玉柱的故事.
[22]上海市游客
  • [14]德国Android客户端游客
    史玉柱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曾经怀揣实业梦想的经世之才是如何被中国的现实逼迫成不择手段的大奸商的。

  • 发表时间:2013-4-11 8:22:28[13]上海市游客
    史玉柱做技术创新的汉卡破产了
    屎玉柱做祸国殃民的脑白痴和网游成了亿万富翁

    这就是中国梦?!
    

2013年4月10日星期三

周鸿祎:微信已经从精神上把运营商干掉了


福布斯中文网发表了《福布斯》(中文版)副主编尹生今年2月跟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之间的一次对话节选,主要内容关于微信以及颠覆。主要内容如下:
今年2月,我和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之间有过一次对话,其中的很大一部分篇幅,谈的是微信。
一方面,他认为微信已经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Big Brother,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单极世界主导者,另一方面,他也不得不承认,腾讯通过微信一扫过去被视为抄袭者的耻辱,微信的成功已经不仅仅是抄袭者的成功。
和最近的风向巧合的是,我们也谈到了微信和运营商的关系,以及运营商可能的救赎。除此之外,我们还谈到了如何从微信的成功中吸取经验,微信、苹果、谷歌等巨头背后的数据大战的可能方式,以及如何在一个有微信存在的移动互联网世界继续寻找颠覆和创新的机会。
虽然他对微信的看法让人觉得不免有点捧杀的嫌疑,但还是非常值得一读和深思,尤其是对每一个身处微信时代的创业者。下面是对话的部分内容,未经周鸿祎本人确认:
福布斯:你如何评价微信的表现?
周鸿祎:在PC上还有老三强(新浪、网易、搜狐)和新三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在无线上有了微信,已经是一个单极世界。微信已经成了《黑客帝国》里无所不在的Big Brother。
福布斯:对广大创业者而言,这意味着什么?
周鸿祎:对大多数创业者而言,有两条路:过去在产业链有大中小公司,现在要么成为没有梦想的小公司,独特的内容,游戏,放在微信和苹果应用商店,用户不属于你,Facebook和Zygna的游戏就表明,但Zynga试图脱离Facebook时,你发现就不行。
第二,在美国每个Big Brother,由于文化,总是有挑战者,比如三星和谷歌,去挑战苹果,但他们不是小公司,要么你是挑战者,要么是靠巨头分账生存的小公司。
在中国会更加极端,微信已经从精神上把运营商干掉了。运营商忙着做各种花里胡哨的东西,最后发现安身立命的东西,基本需求是通信,沟通,玩游戏是上面的需求,当通信这一基本需求被微信拿走后,运营商就真正成为了管道。
微信已经控制了所有人的真实性,你的通信记录,你和谁沟通和内容,你到什么地方,你的朋友叫谁,在PC上还是虚拟的。微信加一个功能,可能就会死掉一个公司。你辛苦做了几百万的用户,但微信一升级推出一个相同的新公司,你可能就死掉了。微信本身会成为一个平台,很多小公司寄生在它上面提供各种服务分账。你不要指望成为像它那样的巨头。
福布斯:那360会和它合作吗?
周鸿祎:对我们而言,我们面临的局面:现在我们的程序和微博打通,和微信打通,我们承认他们的地位,也会合作,但也不甘心,在这种寡头下,你又不想做一个太小的公司,但你上升的空间又被巨头笼罩住了。我相信百度,优酷等,传统三大门户都有这种感觉。最后还是两条路,还是要想办法找到创新的产品体验或商业模式,其次,希望能找到颠覆式的创新东西,力图在巨头的格局下,找出来几个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福布斯:最近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的,是移动互联网是否会改变传统的TAB占主导的行业格局,你怎么看?
周鸿祎:阿里是商务公司,依托互联网平台,只要商务做得好,有大量商品和卖家,它的地位相对稳固,它同时也是云端做的很好的公司,无论你用什么终端,都可以去访问它。但是即便是它,也不要小瞧微信对它的挑战,现在人们还通过淘宝或百度APP去买东西,你设想一下,微信知道你每天聊天的内容,你到了那里,它就可以向你推荐商品,微信就可能把你导向它的电商网站。
技术的革命带来的颠覆怎么考虑都不为过。表面看来微信和百度没有冲突,但今后它可以颠覆搜索,因为微信账号里可能会出现一些语音机器人,你可以向它们发请求,搜索的入口可能就变成了微信,而非搜索框,苹果控制了终端,应用商店入口,百度谷歌占据了搜索流量入口,再加上腾讯把通信入口控制住,腾讯对通信入口的控制的力量要远远超过谷歌和苹果。
福布斯:谷歌理论上也能通过对安卓的控制来掌握大量的数据啊?
周鸿祎:理论上可以,理论上任何一个应用都能取你的数据,但我相信谷歌不会这样做。这是一个涉及商业伦理的问题。但是不能这么做,这么做要有两个前提:一是要么有必要,二是,用户要知道。有的游戏应用,也要登录你的通讯录,根本没有必要。谷歌安卓当然可以记录这些,但它不能偷偷传回它的服务器。比如你用微软的邮箱, 从理论上它能知道你每封邮件的内容,因为它是帮助你传输邮件的,但它不能把这些数据回传。
福布斯:谷歌还拥有大量的其他数据,这没有用了吗?
周鸿祎:数据和数据不一样,谷歌抓到的是跟用户没有关系的已经存在的网页资料,它最多知道你浏览记录,搜索记录,搜索词,腾讯不一样,它知道的是你的生活行为。
福布斯:那阿里掌握了你的交易数据,是不是更厉害?
周鸿祎:我不这样认为,交易数据只是生活中偶一为之的行为。除了极少的购物狂。你一个月去淘宝四次,它当然知道,但这个价值还等同于搜索,但问题是你每天无时无刻不在手机上。
福布斯:在PC上还需要通过登录系统,移动互联网上只要用手机就是自动登录了,对不对?
周鸿祎:不对。任何应用都不能不经用户许可去记录用户信息,现在很多应用都是不经你的许可来记录甚至回传你的记录,这些应用都是360要予以查杀的。
但是微信是个特殊情况,它提供了很多便利,你的很多朋友都在用,但你要用,很自然就要将你的通信录、通话记录等允许他记录,这样通过微信服务器进行中转,它不用刻意去做什么,它要提供服务,就必须记录你的真实身份。即便你不愿意把你的号码给它,但你的朋友的手机里有你的电话号码,腾讯马上知道你是谁,它可以知道你和每个人交流的频次和内容,微信不需要刻意去采集。它并没有刻意搜集。最后微信很自然就拿到一个人的方方面面。
最近360卫士有一个程序,是隐私安全的,我们就是要把这样做的程序给揪出来。然后让用户知道,什么软件在偷偷干活,很多人在各种应用商店加了一个软件后,你根本不知道它在干什么,包括苹果应用商店,你根本不知道它在干什么,它就是个黑盒子。
苹果如何获得数据?它也不能回传数据,但它开通了一个iCloud服务,你自愿将你的日历,短信记录邮件记录自动备份在苹果服务器,它的数据分析就成为了合法的。
谷歌做社交网络,把它的Google+加进来,也是这个原因,人们用得频率最高的是各种社交工具,即时通讯等,社交工具都是云端的,你就会把你的信息传给谷歌服务器,它必须通过你使用各种类似产品来获取数据。
福布斯:你一直对颠覆式创新情有独钟,你认为手机还有哪些颠覆机会?
周鸿祎:微信是很好的颠覆机会,颠覆了短信,传统电话,这样的机会不多了。微信的用户体验做得很好,甚至比很多中小创业企业的体验还做得好。它没有百度这样的问题, 从体验上(颠覆它)很难。它也不赚钱,是免费的。它甚至颠覆了运营商,它传照片的体验比彩信还好,微信今天还有高速成长期,没有颠覆的机会。
目前大格局已经定了后,出现巨头的机会很少,在现在你能看见的领域看不到机会,但在今天大家都没有看到的领域,没有意识到的领域,可能还会出现一些颠覆的机会。比如小米可能通过做设备的方式,这也是一种尝试,也有人试图在电视上创造一种方式,但目前来看不乐观,中小公司要么做内容提供商,做分账,不然做合纵连横。
福布斯:运营商有没有可能通过诸如断网损害体验等它们能轻松控制的方式来颠覆掉它?
周鸿祎:没有可能,它今天的用户量已经很大,如果运营商仅仅是通过破坏用户体验的方式,是和用户市场的呼声背道而驰的。谁都不能逆民意。在它没有成气候时,运营商这么做还是有机会的。当年微博刚起来时,饭否还刚刚起来,用户量不大,说关也就关了。但今天你变成新浪微博这么大,要关就难了,那么多人都在用。即便运营商在网络层让其不好用,这不是颠覆思路,这是搞破坏。
运营商只有一条路,过去因为短信需要收费,一些用户转移去用飞信,今天微信让短信变得没有价值了,运营商应该主动把短信免费掉,要想成功,必先自宫,这样可能还有人愿意用短信,但这也很难做,它的收入最终两三年被微信干掉,也可能是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福布斯:过去很多人一提起腾讯,立即就想到一个词——抄袭者,微信的成功难道也仅仅是抄袭者的成功吗?
周鸿祎:微信一开始是模仿,但这个团队没有仅仅在抄袭功能上,今天微信很多功能是腾讯在创新,超越了同行,关键是创造了价值,在PC时代,腾讯做了旋风去抄袭迅雷,用了个管家去抄袭360安全卫士,它做了浏览器,搜索,都不如被抄袭者做得好,也没有给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只是增加了其用户量,利用了其渠道优势,那个时代它是被骂的。
但是微信确实给用户创造了价值,确实颠覆了运营商,确实给我们的体验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抄袭,它的很多功能超越了米聊,腾讯的很多进步是非常大的。

国内购车敲门观后感 - 我的购车经验点滴


看了繁小城的国内购车敲门帖。。。不禁产生共鸣。。。

谈谈我在悉尼购车的过程点滴。。。

在澳洲买车讲究的是从根本上击败 dealer 的价格防线。。。

我的杀手锏就是让dealer知道。。。你对这车的销售网络了如指掌。。。已经跑过不只4-5家连锁店了。。。价格仍不满意所以来这边看看。。。然后就是套套近乎。。。表示双方都是追求一个Win-win situation。。。我得到了理想价位。。。dealer拿到了commission。。。这点很重要的。。。一般年轻的dealer立马就被制服了。。。简直就成了穿着车行制服的内奸。。。这样他才会直接叫店长报底价。。。但是这时候就要你机灵勇敢了。。。找准机会和店长面谈。。。这种情况下。。。店长已无退路。。。一般情况下一是为了多卖一辆车。。。二是体现他在下属面前的价格权威。。。再则考虑到刺激一下年轻雇员的工作积极性。。。店长也就投降了。。。

另外几个注意事项。。。

一。。。直接砍净车价。。。别给dealer的谎言说服。。。比如说“车家是固定的,否则不好和总公司交待,但零配件能送就送,能减则减”。。。这绝对是bull shit。。。而且别全都加在一起打折扣。。。做到一一击破。。。有一个价格砍一个价格。。。

二。。。车价砍完再来提配件。。。这部分水分很高。。。一般砍半价也不足为奇。。。但这部分很难。。。就看个人能力了。。。dealer 和 店长没必要和你拼命费口舌。。。因为配件不影响到车行业绩。。。如果砍不下太多又特别喜欢原厂零件。。。那就自己把握取舍了。。。

三。。。越出名的/越旺市的车行价格越难砍。。。不如先去那边探情报速战速决。。。然后去稍偏僻的车行转入大决战。。。绝对不要搞就近原则。。。这样正中了dealer的下怀。。。澳洲车行只要是挂品牌的连锁。。。保修期内都能做免费维护的。。。否则你能投诉他们服务质量。。。如果车子质量有问题。。。还不如直接打电话给总公司。。。车行只会耽搁时间(他们只关心销售业绩)。。。总公司才紧张质量投诉。。。这直接影响到品牌信誉。。。

四。。。越贵的车折扣就越高。。。日本车特卖价格上折9-10%左右是正常的这属于攻坚目标价。。。再高dealer可能很不愿意做这笔生意。。。容易谈甭。。。豪华车(6万以上的)10%的折扣属于开场白。。。别不相信。。。我朋友就砍过。。。甚至更高些dealer也很乐意。。。只要你够口才。。。因为车价的基数容易把握他们的commission低不了多少。。。
其他的主要看你对这车的了解程度了。。。越熟悉车子本身性能及车型的销售业绩。。。砍价时就越有底气。。。

2013年4月8日星期一

从台式机到智能机:电脑发烧友的逐渐终结


转贴,这个好像就是在说我

其实,电脑发烧友真是一个很古老的词了,现在一般喜欢谈论极客,而非什么发烧友。而在我微博所关注的1000多人中,基本几个月都不会出现戴尔、联想、英特尔、甚至华硕、宏基、英伟达等一个字眼,所以,电脑发烧友确实是一个古老的名词了。
电脑发烧友何时出现无从考证,但在那个攒机为主、病毒横行、兼容性不佳、换代成本大的时代,玩电脑、动电脑无疑是很时尚的事。对于宅男、技术男来说,电脑发烧友绝对是一个不错的定位。
这里,我写写我的一个朋友,一个电脑发烧友,叫小A吧,关于他的爱好,他的钻研,以及他的放弃。
台式机时代
一开始,小A喜欢喜欢的是台式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研究各种配件,比如好的内存、好的硬盘,好的主板,或者好的CPU,然后一一买进。那个年代,微软的系统每一代都比前一代耗费更多的系统资源,也促进了处理器一代一代的升级换代潮,这真是亲密无间的配合,所以小A也不断的升级,不断的消费,乐此不疲。
当时,电脑发烧友的成长,主要是受软件和硬件轮番升级的漩涡所推动,由于强迫症,有更耗资源的软件下,就需要更强大的硬件;有更华丽的单机游戏,就需要更强大的显卡。
台式机时代关键词:系统升级、硬件升级、3D游戏。
笔记本时代
不知不觉间,小A在不断更新他台式机的同时,开始尝试笔记本了。一开始买了一台惠普的,然后宏基的,然后华硕的,每个能更换的地方,他都会去更换,包括键盘、内存、硬盘,然后去淘宝买笔记本用处理器,武装自己的笔记本。每每看到他拿着一个小刷子,来清洁进灰的笔记本,像个粉刷匠。
后来他了解到,笔记本光配置高是不行的,还需要有高级的外壳,金属质感设计,等等,于是开始关注ThinkPad T系列,或者惠普的Elite系列,或者戴尔的什么系列,总是商用本代表着高端。后来他也买了些商务本,快乐感不断增加。
笔记本时代关键词:无线连接、换配件、换本。
智能手机时代
很奇怪,电脑发烧友们对智能手机的态度,有的人只喜欢iPhone,有的人从不用iPhone,我想这是由于这群人本来就是一群执着的人所致吧。我这位朋友小A就从不用苹果,据说是没有可玩性(可刷机性)。于是,他买了HTC,买了Motorola,后来又买了谷歌亲儿子,就是没有买过苹果。
所谓智能手机的玩法,主要就是刷机了,天天刷不同的ROM,体验安卓系统的开放性。他的手机每天都会连着电脑,启动调试模式,开始调试……但在我看来,他始终是在玩电脑,从台式机,到笔记本,到智能手机,只是不断变小而已。
智能手机时代关键词:刷机、ROM、换手机。
最后的放弃
经过几年我慢慢发现,我的发烧友朋友小A,喜欢的是不断升级,不断增强配置,而不是如何应用,如何实践。在不断追求升级的过程中,他排遣了空虚和寂寞,提升了自我感觉,获得了生活乐趣。但当人们已经不再谈论这些,不再为他的专业知识和玩家身份而称赞的时候,一切也即将结束。
最近,小A买了量国产都市越野车,开始了新的升级,轮胎、大灯、音响等等,不断更换,而后自驾旅行,他终于不再宅了。他的爱好,从大学时,到三十而立,也从侧面验证了中国消费热点的更替沉浮。
不久后,他在汽车论坛里发了他远行时沿途拍摄的照片,路边是江南的油菜花,我能想象,也许他正在放着许巍的那首《曾经的你》。
从台式机到智能机:电脑发烧友的逐渐终结
对电脑发烧友来说,机箱打开的场景再熟悉不过,但那个时代似乎已经越来越遥远了。

2013年4月4日星期四

互联网造富亲历者讲述:屌丝富了以后


全球化和互联网,在拉近世界距离的同时,也缩短了中国人从穷到富的过程,把这个过去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漫长财富积累过程,浓缩到了35年的时间。“我有钱了”这件事已经从一个小概率事件变成一个“人人都是哥伦布”的群体狂欢。
互联网行业因为其特殊性,是最近十几年里产生一夜暴富的最优行业,它制造富翁的速度、频率和数量超出了其他所有行业。从最初的网络泡沫阶段,一个人只要有梦想,有一纸计划书(哪怕是写在餐巾纸上)就能马上获得百万美元级的投资,纸面身家就有千万美元;到之后的SP年代,似乎有一个通道就能月入百万,最后还能以千万美元的价钱卖给澳洲电信等公司;更多的是企业IPO成了中国概念股,批量制造出各种亿万富翁、千万富翁和百万富翁。
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的亲历者,这十几年里,我看遍了互联网行业的风起云涌,也看过了很多人从一文不名到一夜暴富。更多时候,我对很多人从穷到富的过程充满了怜悯。在与突如其来的财富的遭遇战中,很多人败得丢盔卸甲。如何应对财富是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当财务自由带来最初的狂喜褪去,当人们发现无法驾驭自己的内心时,他们是痛苦和疯狂的。我对他们中的很多人选择了从富到俗,而不是从富到贵、从贵到雅的路径感到深深的遗憾,虽然他们的路本来有机会可以走得更有意思。
我“塑造”了一个叫雷洛的人,他的故事集合了我认识的几个朋友的真实经历,这是一个29岁的年轻人在网络行业集体造富后,面对财富的个体的奇妙历险记。这个人代表了一群人,每个经历过这一切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实际上,这篇文章讲述的是这个懵懂的幸运儿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所呈现的惶恐、挣扎、沉沦和堕落,加上周围的旁观者与效仿者。这一切构成了我们这个造富的互联网时代。
富了
雷洛,某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4年后,他将大笔期权套现成为了千万富翁,在29岁那年成功退休,圆了他30岁之前退休的梦想。
出身偏远地区农村的雷洛,在县城里不仅仅是当地的骄傲,更是神话:第一个名牌大学的本硕,第一个在30岁前成为富翁。据雷洛的奶奶说,整个家族过去几十年也没见过这种事情,更别提他还赚到了千万财富。
雷洛过去和金钱有关的回忆都是痛苦不堪的:一直到本科毕业,他每天都在食堂窗口前纠结;班上女同学对他的印象就是从不参加集体活动,也没见他送过谁礼物,甚至和女朋友吃饭都是西化的AA制。这个情况直到他研一寒假被师兄介绍进入了某互联网公司实习,才有所好转。
这个公司是一个海归回国后成立的,据说他是被太太的一句“不回来就离婚”逼回来的。公司最初的成员都是创始人的校友,大家就窝在学校附近一家宾馆的几个小房间里。
雷洛第一次去这个公司面试时,见到这个场面确实有点犹豫,因为他怕干了活但领不到工资。直到介绍他来的师兄信誓旦旦地人格担保后,雷洛才把心放回了肚子里。面试的过程中,他被老板的满嘴大词震撼住了,直到走回宿舍都没回过神来。一直到今天,雷洛都记住了这样一段话:“年轻人不要把眼前的工资看得很重,我们现在就是要拼命干活不要考虑太多,等到公司上市以后,给你的这些股票期权值很多钱,到那时你至少是百万富翁,还是以美元计算的。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和硅谷那些人一样,30岁前退休去享受生活了。”说到这,老板随手拿起桌上的一串钥匙说,到了那时,这串钥匙能打开的是“美国硅谷的一栋别墅和门前的一辆副驾坐着美女的宝马”。这一切在雷洛听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又充满了无穷的诱惑力。看着长相清秀嗓音柔柔的老板,他决定赌一把。
雷洛就这样为了别墅、宝马和30岁以前退休,开始在这家公司努力工作。那段时间对雷洛来说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每天早上9点上班后一直干到晚上11点,回家睡一觉早上爬起来又回到公司继续干。雷洛一个月铁定有10天以上是在公司地板上睡觉。而且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这样,整个公司都是如此,这个梦如同鸡血一样让每个人都处于亢奋状态。
夜深人静时,雷洛有时也会暗自琢磨,现在每天工作得跟牛一样,每个月只能拿到维持生活的工资。虽然不用住在阴暗的地下室,但他只能住在60年代老楼的出租小房间里,奖赏自己的是楼下的烧烤摊。有很长一段时间,雷洛都对那串钥匙能不能打开别墅和宝马心存怀疑,总想和老板谈谈,能否先多给点钱少给点期权,但每次走到老板门前又回去了。
雷洛在这家公司实习2年工作4年后,这家公司终于上市了。有很长一段时间,公司会议室每天都有很多陌生的西装革履满嘴洋词的男女来来去去。有了解内情的同事说,这些人是投行律师、审计或券商,是帮公司上市的。最后老板们消失了一个月,据说去美国路演了。上市当天,公司所有人都在办公室等着,公司前台旁立了一个大幅宣传板,上来刻着“XX(公司名)人民很行”,让人乍一看以为是XX(公司名)人民银行。事实上,“很行”和银行确实能代表这个公司上市后的表现,股票从27美元一下子涨到了100美元,堪比印钞机。
就这样,雷洛在毕业4年之后真的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0万。这一切好像是一场梦,那么不真实。从喧闹的办公室出来,在家楼下的小烧烤摊,喝了两瓶啤酒吃了一串大腰子两个肉筋五个肉串后,雷洛上楼坐在床上看着四周。忽然,他拿起了健身棒发疯似的开始砸电脑电视柜子和所有的物品,直到筋疲力尽,才有了真实的存在感。他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推开窗,看着烧烤摊的小老板夫妻,他大声喊着:“我是千万富翁了!别了,大腰子!再见了,肉筋肉串!以后我要顿顿吃龙虾吃鲍鱼吃鱼翅!”关上窗子时,他的脸上满是泪水。
从很多衡量的指标来看,雷洛成功了。但这个成功来得太“他妈的”匆忙了,他真的没有做好准备。过去那些给自己打气的话其实他并不十分相信,如今一切成真,他真的有点迷茫和惶恐。雷洛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雅虎财经看公司股价,然后去交易网站看自己的账面财富,小心翼翼一点一点交易。看到那些股票变成钱存进他的账户,这个感觉真爽啊。不过他总担心屏幕上的账户里忽然之间少了几个零或者只剩下一个1。雷洛也经常做噩梦,梦里的场景大多是钱没了,那些别墅和宝马飞了。一直到很久以后,他都每天看雅虎财经,看自己的账户数那些零。
每天,雷洛的包里至少要带10万块钱,不然心里不踏实,没有千万富翁的存在感。他每个晚上都要吃大餐,即使随随便便的一个工作餐他也要搞公务招待标准的四菜一汤。有一次下班后,雷洛坐地铁到了东方新天地,从王府井这端走到东单那端,发现里面的东西他都能买得起,包括车行里最贵的那辆奥迪。
有钱了,他开始怀疑人生和工作的意义,尤其是每个月的工资仅仅是他全部财富的千分之一。他再犹豫,到底是每天继续在这家公司苦逼地写代码,还是退休?后者是老板和前辈经常用来激励他努力工作的目标:你要努力工作,公司上市后,你拿到一笔钱就可以退休了。
退休
在每天继续苦逼写代码还是退休享受生活的纠结中度过了3个月后,雷洛与新来的顶头上司发生了一次微不足道的冲突。这位老兄是公司上市后来的,也许工资比雷洛高,但总体财富绝对比雷洛少得多,因为他没有享受到上市红利。雷洛决定辞职,而且走得极为坚决,当老板发邮件询问他原因时(此时老板身家百亿,已经没有时间和他们一一面谈了),雷洛的回答是,我要拿那串钥匙去住别墅和开宝马了。
雷洛真的退休了。
退休后,雷洛干的第一件事是买了一辆宝马三系的敞篷车。他在学校时,外面的土大款就是开这样的车来学校泡妞的。他一直暗恋的姑娘经常出了校门坐上这样的车扬长而去,第二天早上风尘仆仆赶回学校上课,这一幕曾让他很受刺激。雷洛还买了一套大房子(虽然不是在硅谷,但他已经很满意了),每天,他在这套大房子里睡到自然醒,然后开着宝马行驶在“理性的四环路”上。
雷洛跑到丽江住了一个月,什么都不想,每天坐在四方街的咖啡馆晒太阳,可惜的是他一直没有碰到传说中的艳遇。之后他又到澳大利亚去看袋鼠,骑行了一个月。雷洛圆了过去所有的梦,然后回到北京,继续过着每天睡到自然醒、吃好的喝好的、四处游玩的退休人生。这样的日子过了大半年,他忽然发现这样的悠闲生活也会让人感到“灰常”无聊,虽然过去的生活很忙很草根,但人似乎很充实很满足。现在虽然看到什么就能买什么而且还买得起,但雷洛觉得自己的幸福感却没有过去多了。这样的退休生活,他有点腻了。他开始想改变这种与世隔绝的退休生活。
雷洛开始重新回到原来的生活圈子里去,与过去的同学同事吃饭喝茶。他发现与他有同样经历的朋友们,有不少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一样:拿到钱就退休,享受生活后又开始为与社会脱节而感到焦虑。他们中有些人开始做一些小的投资,比如眼镜店、美容美发、餐馆等等。这些投资看起来和他们过去的工作没有任何关联,完全是低端跨界式的。这些小生意其实都是他们认为可以赚钱的,不过等到真正做下来,他们却发现这些生意的经营状况都马马虎虎,有些更是一亏到底。当然还有一小部分人继续在行业内发展,有些人在原公司,更多的人跳槽到了一些略小的公司做更高的职位。这些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忙,似乎永远都不会下班—朋友聚会时,最晚到的都是他们。
长期的退休生活,让雷洛与社会脱节。尴尬的是,每次出去参加朋友聚会,他都不知道如何介绍自己。最后他和那些富了的朋友们一样,给自己贴了一个天使投资人的标签。他的很多前同事找到他,希望大家一起看项目投项目,但他看了几个以后发现这些项目都太不靠谱了,不靠谱到他这个退休几年的人都看出破绽。于是他更焦虑了,这种焦虑感让他无力,似乎对女人也提不起精神。事实上,他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没有成就感没有存在感。
雷洛怀念起自己激情燃烧的岁月。怎么办呢,是回到互联网公司做总监,或者找一个大型公司工作,还是自己挑头当老大去创业,复制过去的财富神话?
他的一个朋友说过,千万别沾资本,只要你沾上资本你就会上瘾,就不会去做其他的事。确实,雷洛不能忍受自己为了工资工作,这不是他这个阶段必须做的事,而且也引不起他的兴趣。相比打工,雷洛更希望能够重现自己在互联网公司时的荣耀:拼命工作几年后,忽然千万财富进袋;他更希望自己能够带领一群人去创造一个奇迹,让这一群人像他当年一样成为百万富翁—美元的那种。
雷洛决定重出江湖。
入世
重出江湖做什么呢?雷洛开始了前期调研。经过了20多个行业会议60多个饭局和喝了130多次咖啡后,雷洛给自己的定位是天使投资人+创业公司CEO,选定的创业方向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社交网络。
雷洛搭建了最初的创业班子,成员有原来的同事,也有别人介绍来的师弟师妹。十几个人如同当年的公司初创一样,在华清嘉园里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这些新人都很羡慕雷洛的传奇经历,也期望着沾染雷洛的好运气,幻想着与他一起创造一个新的互联网公司,也能如雷洛般在30岁前财务自由获得幸福人生。
雷洛自己拿了100万创业,不是美元,是人民币。虽然他也标榜自己是天使投资人,并且与一些朋友联合投了一些公司,但他坚信互联网的资本路径,就是千万别用自己的钱创业,然后要获取大资本投入来快速推进公司发展。于是他开始去寻找天使投资,并希望之后A轮、B轮、C轮直到IPO。
过去的同事朋友是他主要融资的对象。雷洛的前同事老万成为了他的“天使”,老万在和雷洛同事之前有过几次不成功的职业经历,比他来这家公司晚。因为他的阅历与当时互联网公司里的学生氛围不一样,所以老万确实在当时发挥了很多作用。在公司上市前离去后,老万又有了几次不成功的职业经历,投了几个诸如美容美发、会所饭馆之类的生意,现在也成了天使投资人。因为过去共同的背景,老万投了雷洛。
在创业的过程中,雷洛似乎找到了存在感,回到了熟悉的环境,但也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例如内部管理,与投资人的关系等等,这些都是他不擅长应对的。雷洛开始频繁参加创业大赛,获取人脉资源。在这些地方,他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人:创业几次但一贫如洗的高总,从杜克大学念完博士回来的杨总。看了太多关于人和财富的故事,雷洛还是不太习惯这些场面。他有时像个外人一样想笑,有时又手足无措,但隐隐又有试图融入的渴望。
雷洛过去没有创业的经验,即使在互联网公司做到总监,他也没有太多的管理经验,只会和大伙儿一起写程序。在创办公司的过程中,他自觉历尽千辛万苦。尤其是办理营业执照的过程,更是让他充满了挫败感,发现原来自己没有自认为的那么强悍。雷洛发现,创办一个公司不像想象中的这么简单。他发现面对那些前来面试的小伙子们,他还真不能像前老板当年那样,讲出很有吸引力的“一串钥匙”这样的故事。
在几次公司战略转型和调整产品后,雷洛的公司看上去似乎很有希望,因为他跟上了移动互联网这趟快车,他的APP用户数已经突破了100万,开发的软件也已经口碑相传。但雷洛其实还是不知道该拿自己的产品怎么赚钱,VC看的多走的也多。FA(FinanceAdvisor)范小姐成为了他融资的帮手。范小姐的名言是:自己去融资顶多是化个妆,但如果你是柴禾妞,怎么化妆都不行。我们FA最大的本事是隆胸,胸大了就吸引人了,当然变性手术我们不干。雷洛的公司在范小姐的“隆胸”战略下,盈利模式似乎被“隆”出来了。
雷洛公司的整个融资过程堪比《人民文学》刊登的非虚构性小说《相亲记》,美元基金人民币基金轮番见,各种问题,各种与财富相关议题的碰撞,最后融到钱了。
在几次战略转型和产品调整,又与无数个VC开了无数的会后,雷洛又暴富了—这次他连续3次拿了累计4500万美金,纸面财富已经超过9500万美金。雷洛一下子又遭遇了一场账面资产的“暴富”。
他周围的一些朋友这个阶段也都比赛似的都拿到了融资,最多的人有1亿多美金。在这场“暴富”里,上帝又来考验人性了。同事、合作伙伴、天使投资人、原有股东、客户等等的关系都在发生变化,而变化最大的还是雷洛和他的这些融了资的朋友们。打个比方来说,如果雷洛以前是绿皮车换成动车的话,现在无疑坐上了高铁—这种加速度让他们真的有点迷茫不知所措。
出局
还没等到雷洛适应新环境,失败忽然从天而降。
雷洛公司的产品被新冒头的公司一夜之间用新产品打败了,一个没有用户的网站是悲哀的。雷洛被开除了,他的投资人们认为他的缺点足以阻碍他成为一个好的CEO,他们认为目前的一切都是雷洛造成的,希望找到能够代替雷洛挽救公司的CEO。
雷诺被开除的场面充满了戏剧效果:他被约到VC公司谈话,接待他的只是两个刚毕业的MBA。而在他的公司里,上演的却是另外一幕:VC合伙人们召开了员工大会对他进行批判。等雷诺赶回公司,办公室进不去,手机、电脑都被上缴了。
这下,雷洛又回到了过去的退休状态。他的公司也再也没有好消息传来,他听到的都是不断裁员、账面资金不断减少的噩耗,直到关门大吉。雷诺的账面财富也挥发得干干净净。
雷诺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每天他都躲在水临天里喝酒。这个酒吧他从2009年就开始每天来,这里的粤语歌唱得很是地道。以前他都是和商务伙伴一起喝酒听歌指点江山,如今他头低垂到裤裆,神情恍惚,只有过去的助理偶尔会在下班后过来看他一下。
他周围的那些拿了融资还在创业路上狂奔的朋友,还在继续享受纸面财富带来的荣耀:接受采访、出席会议、参加饭局??外人不会明白,这些人和雷洛一样,承受着财富带来的无穷压力。还有一些朋友们还在夜总会歌舞厅里狂欢,或者按部就班地过着退休或者半退休的生活。
雷洛在酒吧买醉,他在恍惚中回到过去,重新看到了穷,看到了富,他似乎做了一场梦。现在,他能够用一种悲悯的态度来地看待这一切了。他决定和过去做一个了断说拜拜。
生活还在继续,他想要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
(本文来源:《全球商业经典 》)

还原当年创业:屌丝逆袭成功之后呢?


编者注:本文作者人生三毒为知名网站及网页游戏公司创始人,此前曾为IT类媒体资深编辑,见证了中国互联网早期的发展。

屌丝逆袭的故事总是为人津津乐道。这是媒体的错,因为人性对所有自己无法经历或者得到的事物有一种天然的偏好。一切大众娱乐的成功,都是将这些传奇故事浓缩在几个小时或者几分钟内让大众消费:穷小子找到了白雪公主,灰姑娘获得了高富帅的专情。但是,然后呢?

1998年是中国互联网元年,只有少数人还在用33.6K的Modem上网。那时候网上的中文资源少得可怜,互联网的主要功能是下载各种国外的商业和共享软件。

而做网站的人,大多是利用独特的电信资源,在极少的中国出口带宽中,从国外的0day(一个全球著名的破解组织)网站上下载被破解的共享和商业软件,然后放在国内某个机房用简陋的Html语言提供给大家下载,比的是下载速度和从0day拿到破解的速度。当你拥有这些条件,你就可以成为中国访问量最高的网站了,当然这一切是发生在风险投资进来之前。

1998年的夏天,我所在的媒体编辑部,总不时晃悠着一个小胖子。这个男孩的特征很明显,因为他总抱着几块5寸的硬盘。他就是C君。C君的计算机技术并不强大,大概水平也就局限在编写Html和知道如何从0day下载软件,但是C君有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勤快的腿。

当时我们报社是全市唯一用光纤连接主干网的地方,而社中一位狂人总是没日没夜地从0day下载软件。C君则经常带着一个420MB的大硬盘(注意是MB而不是GB)跑到我们这里来拷贝软件,然后再到他租用的主机机房拷贝到自己的网站上。

因为有“人腿硬盘”的加速,所以C君的网站很快就成为全国前三的软件下载网站,基本上也可以说是当时中国PV最高的网站。

这个时候,风险投资开始进入中国,网站投资的记录不断被刷新。一个域名叫china.com的、没有任何业务的网站,可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只是因为域名叫china。

和china.com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另一个网站myrice.com横空出世,而这个myrice.com除了美金什么都没有,所以myrice.com只做一件事情:砸钱。在1998年,基本有点访问量的个人网站都被myrice.com问候过,在我所认识的有限朋友中,至少有两位将网站卖给了myrice。

而中国前三软件下载站的拥有者C君,自然被大馅饼砸中了。

到现在为止,C君的屌丝逆袭已经达成。那个名为叫海阔天空的下载站就变成了download.myrcie.com。

多数故事会在这个时候戛然而止,然后用心灵鸡汤引无数后来者竟折腰,而我的故事从现在才真正开始。C君后来怎么样,他的网站后来怎么样?

首先看看那时的物价水平。

1998年,作为一个本科毕业生,我拿到了很满意的薪水:一个月800元,通过努力写稿又到了1500元。这个收入已经远远超越当时大众水平。1998年,我所在城市最好的商品房是1200元一平米。据说C君拿到myrice的收购款是12万,C君每月又有2万的业务费用。
然后看这个价码的时机。

.com泡沫在1999年到了顶点。记得1999年我和C君讨论最多的就是网站卖早了,卖出一个月后价格上涨一倍,到了1999年第三、四季度,他的网站应该可以卖到12万美金甚至更高。1999年的12万美金,在我这个一年1万人民币收入的小编辑眼里,几乎是人生的终极目标。虽然C君出手早了,但是仍然可以说,他真的,很有钱。

可是到了2000年,.com泡沫破灭。一夜之间,说自己是做互联网的,和现在说自己是做传销的待遇一样,基本就是一个骗子的概念。

myrice.com在钱烧光之后,也退出了主流舞台,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终于搜索到了如下新闻:“2006年11月6日,电子杂志平台ZCOM智通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正式收购国内老牌娱乐门户网站多来米(又名MYRICE)。目前,原多来米网站人员已经加入ZCOM上海分公司,整合正在进行当中。”C君的2万元月费用也在2000年嘎然而止,随后的故事就如同我看见的多数人一样,C君离开了互联网和IT行业,再也没有聚会了。

若干年之后的200x年,我偶然见街边碰见了C君。聊天之下,C君已经泯然于众人间,那12万收购款和一年24万的网站费用并没有带给他人生的大变革,而在那个黄金时代所留下的遗憾,让他对生活的平凡颇有微词。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1998年中国互联网爆发,.com的成就以我现在客观的眼光来看,没有任何一个人、包括今天的业界大佬能洞见。那一代人身上发生了太多随机事件。成功和失败者的差别不在于突然到来的财富,而在于人的想法。

不过仍然可以期待,下个屌丝逆袭的故事。

还原当年创业:屌丝逆袭后的华丽转身

编者注:知名网站及网页游戏公司创始人人生三毒的“还原当年创业”系列文章的第三篇。上一篇屌丝创业逆袭之后的“泯然众人矣”令人感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那样,也有成功找到新出路的。 1998年,中国互联网的主旋律是下载。国内互联网超过90%的流量来自于一群早期的电脑发烧友,从有限的中国出口带宽里面不顾一切地下载来自国外的各种软件。33.6K的Modem最可能碰到的问题是掉线,辛苦下载了2-3个小时的20M文件,又要重新下载。 所以使用人数最高的软件,不是ICQ(聊天软件),也不是Foxmail(邮件客户端),甚至不是Netscape(网景浏览器),而是下载软件,但是国外老牌的下载软件放到国内一旦断线,网速慢和重新下载便让人极为烦躁。 很快,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下载软件“网络蚂蚁”崭露头角。网络蚂蚁是世界第一款使用了多点同时下载、并支持断点续传的软件。 我一直认为1998-2000年是中国程序员的个人英雄黄金时代。那个时候,抄袭是可耻的,经常能看到那些个人英雄以一人之力撼动大公司、而独自取胜的情景。Foxmail直接替代了微软的Outlook,而作者张小龙现在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微信之父;华表直接和Excel公开叫板。 其中最具有原创性的,便是世界第一款多点下载功能软件——“网络蚂蚁”。其后的Flashget(编者注:也就是同样风行一时的网际快车),再到名满天下的迅雷,你都可以看到由网络蚂蚁开创的下载软件时代的影子,连“网络+动物”的命名方式,也曾流行于软件界。 所以,H君,作为网络蚂蚁的作者(编者注:洪以容),绝对是我这10年来作为媒体人见过的最有才华的屌丝,没有之一。 1998-1999年,互联网软件赚钱只有唯一的一种方式:寻找风投,所以1998-1999年流行的软件在随后的互联网大潮中,都被各种VC收购。在互联网泡沫鼎盛的1999年,那时年轻浮躁的我总以互联网弄潮儿自居,不停给H君介绍和发送各种风投信息,他总是笑而不语,不为所动。而最富戏剧化的是我亲眼目睹了,今日江湖大佬、当日还在陋室时邀请H君创业,被H君断然拒绝。到了2000年下半年,泡沫破灭,1998-1999年的软件英雄们都进入了一个沉默期,虽然后来有像张小龙这样的东山再起,但多数英雄都渐渐鲜见于主流媒体。 2000年之后,侯延堂的Flashget崛起,大大超越了网络蚂蚁的力量。网络蚂蚁的久不更新让我着急,所以和H君说这件事,H君说,“侯君写这个软件的时候,很多问题写邮件请教我,我都尽力告知,我准备不更新网络蚂蚁了”,因为他找到了在国外写共享软件海外销售的道路。 这时我才知道,H君是国内最早嵌入点击广告的人,当时依靠在网络蚂蚁中嵌DoubleClick的点击广告,已经赚到第一桶金。当中国所有共享软件都在为盈利而寻找出路的时候,H君却敏锐地发现中国用户量巨大这一事实,巧妙利用流量变现。而这个思路直到2004-2005年,Hao123被百度收购,才广为人知。每当我看到,现在各种的互联网营销手段,都以流量变现为最终目标时,想想H君超前的想法,不由感慨! H君有了第一桶金之后,生活并没发生太多改变。他继续做着海外共享软件的事情。时间到了2001年,CSDN的一篇《共享软件作者-周奕的成功之路》开始火爆,作者提到依靠共享软件月入5万美金的故事。我才知道,H君已经提前转向了新的事业。 2006年,一个不错的程序员朋友生活窘迫,我请求H君帮忙,在H君的悉心教导下,刚到上海还付不起房租的程序员,依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半年后做的软件,已经能为他带来数万美金的收入。而将这一切经验无私分享的就是H君。 渐渐的,H君开始淡出了IT业。当时我工作在H君所在的城市,所以我们每几个月便会聊天。他那时的兴趣开始转向股市,通过1-2年的时间,H君渐渐转向了固定收益投资。他利用他的技术背景为自己打造了一套固定收益投资模型,这涉及到了可转债、企业债券等产品。凭和他聊天的一些经验,我在过去股市低迷的几年,居然也从固定收益投资中小赚一笔。而印象最深的是,他当时的一些观念,在随后几年居然成了某些微博上的所谓投资名人、基金经理竭力鼓吹的东西。 H君在金钱上的积累好像一直没有中断,但是真正令我敬佩的是,他把金钱当成一种工具,而并不被奴隶。2008年,当年邀请未果的江湖大佬让我找到H君,说愿意出资1亿让他重新复活网络蚂蚁,H君淡然说道,网络蚂蚁的源代码我可以无偿给你,但是我希望自己做自由的事情。 H君貌不惊人,总是显得成熟,如果不是和他接触很深,很难发现他有一颗敏锐洞察的心。H君和我谈起过他的乐趣:专注享受一个人所能做的事情。 我一直以为H君的故事不会就这么结束,或许在某年某月,他会再创造那些从来没有存在过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