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8日星期三

移居美国后看中国,太可怕了

  这篇文章的内容已经在心中积蓄很久了,不是一两天,也不是一两个月.一直难以下笔,实在是因为自己也是被骂者的同类,损敌一千,自伤八百.无奈最后水满自溢,还是忍不住从脑子里破堤而出,落在了笔端.把草稿拿给几个朋友看,有的说好,中肯;也有的说我太刻薄,伤人.也有的说:你找死啊?
写这样的东西!
就让我心里特犹豫,要不要发出来啊?
最后就借着点酒,贴了。
酒壮怂人胆,一点不假。
只是脑子里一直闪现着儿时看过的一场电影,里面的主角对着步话机大声喊:向我开炮!
这几句话算是前言吧!
到中国旅游,本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尤其带着儿子,让他们从小能够切身体会一下中国的风土人情,到各个历史景点感受一下中国的文化传承,真是胜过书本上一万个对长城,故宫,兵马佣介绍的文字与图片。
只是,有所得也必有所失。
在让儿子去感受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的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会让他们目睹着当今中国社会各式各样的丑行,弄得儿子常常向我提一些令我尴尬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
譬如,为什么街上的汽车从来不让行人?
为什么到处都那么脏,大家随便往地上扔东西?
为什么人们那么粗鲁没有礼貌?
为什么又脏又臭的厕所门口总会有人收钱?
为什么人们讲话那么大声好象在吵架?
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不分场合在哪里都抽烟?
为什么每到一个地方总有那么多的人扑过来非要卖东西给你而且缠着不走?
其实答案不是没有,只是我不想说,因为我不愿意让他们在心中种下太多对中国负面的印象,尽管我知道我的努力最终可能仍会是徒劳。
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带他们往中国跑了,目的是趁他们年纪还小,还能够对我们的安排没有提出异议时,让他们尽早地习惯中国的状况。
因为我们看到周围很多的朋友,等到孩子十几岁了,认为懂事了,有理解能力,能够吸收一路的所见所闻了,于是带着去中国,满怀期望地想让孩子去感受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去了解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根,而结果却往往是趁兴而去,扫兴而归。
最典型的效果就是,回来后孩子们做总结一般地对父母说:那就是你们出生长大的地方啊!
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失望与不屑,并拒绝以后再去。
这个时候,弄得做父母的一只手伸了起来,不知道是应该抽孩子的嘴巴,还是往自己脸上煽。
中国这几十年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全世界都有目共睹。
譬如说上海,几个月不去,就会展现出一片崭新的市容。
记得95年去上海,当空中小姐宣布我们已经飞临上海的天空时,我从飞机上向下望去,看到的只是一片漆黑。
当我的兄弟接上我,穿过无灯的黑暗,驱车行驶在上海市区那坑坑凹凹高低不平,恨不得能把肠子都颠腾出来的的街道上时,夜色之中,我看到的上海完全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建筑工地,道路两旁以至绵延到天边的全是高耸入云的脚手架印在空中的影子;几年后再去上海,夜幕之下,我发现它已经完全成了灯火通明,高楼成群的花花世界了,比纽约还要气势!
当我一次从上海绕道香港回到美国,向太太描绘这这个崭新的世界时,太太凭着她八十年代的记忆,完全没有能力接受,这个在她嘴里一直是个”破上海”的地方都快比她的香港还要繁华了。
当然,如果我要是告诉她,上海外滩旁边的停车场里帮司机寻找车位的老头,身上的西服与领带比微软总裁比尔-盖兹穿得还要正式气派,那还不如告诉她,我从上海到香港其实是脚踏着阿拉伯人的地毯而不是买票坐的飞机,所以我没有提起。
遗憾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相应地带来社会道德的提升。
和谐社会的口号之所以如此响亮地提出,也同样响亮地说明,这个社会多么缺少和谐。
这几年往中国跑了不知道多少次了,以我个人的经历所总结出来的这个社会的状况让我实在不敢恭维。
这个社会缺少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的尊敬,缺少人与人之间的起码的信任,更缺少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平等相处的观念。
古人曾说:仓廪实而知礼节。
看着如今的中国社会,我只能说,我们的古人太天真善良了。
在中国,我每每看到公司里的主管面对下属,如何以在美国完全可以被视为人身攻击的方式进行训斥和辱骂,而同一个下属当他/她点头哈腰地承受了上司如此的辱骂之后,转过身去便将同样的待遇抛给他/她的下属;而在街头上,则更不用说了。
我在北京中关村,曾目击过一个警察如何象流氓一样欺辱讹诈一个骑板车的民工,而这个民工却自始至终满脸谗笑不敢回一句话;也在浙江义乌的火车站,看到另一个骑板车的民工如何凶蛮地当着众人的面,狠狠地抽一个应该是比他地位更底的刚进城的乡下人耳光。
我有时与朋友开玩笑道:中国是一个从上往下煽耳光,从下往上磕头的社会,这个社会里人们没有平等,据说已经消灭了阶级,但却充满了无数等级森严贵贱分明的阶层。
为了不用磕头而可以坚定地站到煽耳光的行列之中,这个社会充斥着种种的荒诞: 这个社会造就了每个人出门时,无论时间场合,都要穿上最漂亮最贵重的衣服,以在公众场合显示自己很有身份,从而获取别人的尊重; 这个社会造就了即便上班骑车也不过十分钟,开车却要堵半个小时,而仍然前仆后继争相购买私家车的人群,以显示自己富有与高人一等; 这个社会造就了全民族的小心谨慎,永远带着怀疑的眼光审视着周围的人群,害怕被骗,也常常被骗,有了机会也毫不迟疑地去骗别的傻瓜以显示自己的机警与聪明; 这个社会造就了全民族的狗眼病,在与别人的初次接触时,每个人都隔着大脑中的门缝细心揣摩对方的身价与身份,在自己心中暗暗排列高低的档位,然后逐一划归属于要向他/她磕头的一族,或是将来有机会可以煽耳光的一类; 这个社会造就出与人交往时,如果你客气礼貌地对人说话,人家定会以为你身份卑微,或者有求于人,于是对你横眉竖眼,不屑正视;而你故意扯起了嗓子,一副土匪的样子高声吆喝,别人却会立即对你点头哈腰,唯唯喏喏,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不知道有着什么背景的何方神圣。
这个社会造就了另一个严重的被称之为红眼病的流行病,每个人都觉得别人比自己挣到了更多的钱,于是每个人都削尖了脑袋挖尽心思要比别人捞更多的钱,生活的重心仿佛除了钱还是钱。
商人为了钱,可以黑着心卖没有营养的婴儿奶粉,让无数喝了它的婴儿终生残疾;农民为了钱,可以用各种化学原料施于水果之中让它们显得鲜嫩可口,让吃过的人中毒至癌;医生为了钱,可以见死不救,除非你底下塞够了红包;老师为了钱,可以在课堂上只讲一半,另一半得交钱上他们自己家里开的课后补习班;而男人们为了所谓的事业,可以理直气壮地把老婆孩子丢在家里,没天没夜地在外面花天酒地地鬼混,美其名曰:应酬!
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竟成了成功男人的必要条件与象征。
这个社会中的男男女女都极其好面子,爱炫耀,并且善于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机会向别人,往往是陌生人,表现自己如何重要,如何身份特别,地位崇高,如何与众不同。
你可以随便在一家咖啡馆里听到临座的两个人高声地谈论自己如何正在做着上千万,上亿万元的某个项目,一边用眼角的余辉探视是否引来了周围敬慕的眼神;便是坐公车,你也可以听到身后两个人点名道姓地大声议论着自己公司里某某如何愚蠢之极,幸亏自己英明能干才替公司做下了几百万的单子;那说话的音量,其实是有意要当做稿子拿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广播的。
一次乘飞机从杭州到北京,身后坐着一位不知道何等来历的中国人,想必自己以为应是有点钱,或是有些权的。
从登上飞机的一刻到最后下了飞机的一秒,一路上全机舱里就听他大着嗓门哇啦哇啦地不停,把空中小姐呼来唤去地指挥得团团转,仿佛是在使唤他自己的私家女佣,神气活现地,觉得自己特有身份,有脸面。
其实让人看着十足地缺乏教养,浅薄可笑。
我就忍不住想,如果他真是那么大牌,何不买个头等舱的位子,坐到前面让空中小姐好生伺候着,也般配他有钱有地位的身份,却要挤在普通舱里拿腔做势,真是让人看着莫名其妙。
可以想象这样的人,平时走在外面是如何自以为是,迈起步子来,一定会以为屁股下面至少抬着八乘的大轿。
这样的情景在各地我都时常碰到,尤其是在餐馆里,更是经常看到一些人,穿着人模人样,可一张嘴招呼服务员,那架式就象是奴隶主在吆喝自己的家奴,声音比那旧时为官老爷在前面开道的衙役还凶猛。
可周围的人们似乎并不以为奇,估计是司空见惯了。
据说这样才特别能章显出自己是个大爷的身份,请客时在客人面前也显得面子十足。
而下面的这次的经历,则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在中国,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多么可怕的心理鸿沟。
一次去杭州办事,有半天的空闲,便独自拿了相机到西湖边散步,随手拍拍西湖的风景。
这时,看到前面一对年轻男女,互相轮流着在一个景点前面拍照,从言谈举止看,应该是一对新婚夫妇出来度蜜月。
心想,一对新人出来一趟,这样互相照相竟不能留个合影,多可惜。
便走上前去,指着那男人手中的相机问道:要不要我帮你们拍个合影?
这样的事情在美国是非常平常的。
无论你到哪里游玩,如果你是几个人在互相照相留影,总会有人从旁边经过时友善地问,需不需要帮你们一起拍个合影。
常常有人这样帮我,我也常常这样帮助别人。
可令我万分尴尬的是,那两人听了我的问话之后,立即惊鄂地圆睁了眼睛看着我,满脸的疑虑,将我从头到脚很戒备地打量了一番之后,一步一回头,将手中的相机紧紧地抱在怀里匆匆地走了。
我楞了半晌,才突然明白了发生了什么,不由地苦笑了。
看看自己手中的相机,怎么着也得比他们的要贵好几倍的吧!
这件事时常让我想起,让我感叹,是什么让他们对别人的友善带着仿佛已经成为第二天性的怀疑,戒备甚至恐惧呢?
这个问题,在另一次足以表现我是如何成了不可救药的“美国大傻瓜”的事件之后,让我多少获得了一些答案。
事情是这样的,还是在杭州。
一次去那里办事,住在世贸大厦酒店,早上到楼下吃早餐,刚坐下,临桌便有两个和尚热情地招呼我与我聊天。
我正一个人怪无聊的,便与他们攀谈起来。
这两个和尚自称是从五台山来的。
五台山我听过,那里的和尚很有名,至少历史上如此,于是我便对他们生了些好感。
这样聊着聊着,两人便讲起了他们如何来到了杭州,一路如何辛苦,然后便讲他们的大师傅如何得了病,治病把身上的钱全花光了,使他们不得不滞留此地回不了家,只好四处向人化缘筹集回去的路费。
最后就说到我了,说能碰到我并和我这样开心地聊天,可见我很有佛缘,并说一看就知道我心地善良,然后便请求我发发善心帮帮他们。
我虽然对各式宗教向来抱着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但对佛教多少还是有些偏爱的。
尤其是两位长老话说得如此诚恳,又一脸真诚坦然地看着我的眼睛夸我,让我的虚荣心十分受用的同时,便觉得如果不有所帮助的表示,就真是说不过去了。
适逢身上已经没有多少人民币,没多想,便从钱包里拿了一张一百元的美钞给了他们,问可不可以?
两人不动声色地接了,向我的钱包里瞥了一眼,说,能不能再多给一张。
这一问,反让我觉得有些蹊跷了,心里瞬间闪过一念:出家之人不知道感谢怎么可以这么贪?
便和颜拒绝了,没再多想。
两人匆匆又吃了几口饭,便起身告辞。
我也吃完了,跟在他们身后出去。
这时餐厅的领班走了过来与我搭话,问那两个和尚是不是向我要钱了,当知道我给了他们一百美元后,立即让门口的服务员通知楼下的警卫追了出去。
我正一头雾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领班告诉我,这两个人其实是骗子,已经在这里多日了。
因为他们正正当当地买了餐券进来吃饭,又看我与他们聊得很开心,便不好过来打扰提醒我。
既然我是酒店的房客,现在知道“和尚”拿了我的钱,就要为我追回损失。
果然,等领班带着我走到楼下时,那两个“和尚”已在正要上出租车前被追了回来,领班把我的一百美元拿回来给我,让我赶紧离开。
至于后来那两个“和尚”如何处置,我就不得而知了 事后向杭州当地的朋友提起,他差一点儿笑得背过了气,道:就你们这些美国回来的大傻瓜才会上这样的当!
让我觉得,这人世间的几十年真是白活了。
记得当年刚到美国时,常与几个朋友嘲笑美国人如何大脑简单,呆笨无比,一点都不知道转弯。
想不到二十多年下来,我自己反到成了中国人眼里的美国大傻瓜,笨得不可理喻!
在美国的生活,其实真是很单纯,平日从来不会想到有人会成心地骗你,大家说话办事也都直来直去,就事论事,用不着天天花时间精力说半截话,或是揣摩别人一句话后面是否还有其他的更深的含意,更不用说走到外面还要时时刻刻提心吊胆地防着别人费尽心思设了圈套来坑你。
这样的生活,能不让人变笨吗!
只是,我现在不再嘲笑美国人如何笨了,而更是觉得,生活在中国当今的社会之中,中国人聪明得可怕而且可悲…… 而美国式的呆笨碰到中国式的聪明,有时候所产生的效果却非常具有黑色幽默的味道。
这是我西雅图的朋友在北京的一次经历。
一次去中国出差,走在北京的街道上,我的这位朋友突然看到前面一个人掉了一个钱包。
秉持着美国式的实在,我的朋友马上过去捡了起来,一边喊着前面的人就追了上去,而那掉了钱包的人却似乎没有听见,反而脚步越来越快,于是我的朋友也加快了脚步匆匆往前赶。
这时,从路旁一条偏街里就冲出一个人来,做着手势把他拦下,叫他不要声张,指着他手中的钱包说,看有多少钱,两人分了得了;我的朋友一听这话,哪里同意,义正词严地批评他怎么可以如此没有道德良心,贪别人的便宜,甩下他继续追赶那丢了钱包的人。
那人终于被追上了,收回了钱包,却并没有任何感激的表现,反到有些不耐烦的样子,让我的朋友十分诧异不解;后来将这件事向当地公司的人说了,经过点醒,才明白,那两个人原来是同伙,专门在街上做套坑人的。
譬如,那钱包里也许只有两百块钱,如果你贪便宜同意和后面那人分了,一人拿了一百,你这里正分着呢,那丢钱包的人这时就会非常适时地折了回来,把你们两人抓个正着。
那与你分钱的人就会顺势一副改邪归正息事宁人的样子,从口袋里掏出几白或几千元来(要看你有多少的油水可揩),声称这是他分到的一半,如数归换,而你之前分到的一半,现在却要变成了几百或几千才能还清了,否则人证物证俱在,只好叫警察来解决。
中国式的聪明机关得以成功的关键在于人们对不义之财的贪婪,据说这样的套子成功率极高,不想碰到了我这位在外面生活了十几年的美国大傻瓜,却竟然让那两个骗子徒劳无功。
那两人看着我朋友远去的背影,估计一定会哭笑不得,恨得牙根发痒以为出门看错了黄历的。
仔细想一想,之所以中国会有这样的坑骗招数,其实不也正说明了社会上有太多贪图不义之财的人,才使他们的伎俩有实施的市场吗?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拿,这难道不应该是从小父母对孩子们最起码的做人的教育吗?
怎么竟会有那么多的成年人能够忘记这个基本教育而使骗子们得以成功呢?
我知道写这篇文章是会被国内的中国人骂的。
其实这本身也是如今中国让我感到叹息的另一方面:中国人不能容忍别人批评。
你要是说中国一点的不好,那你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假洋鬼子。
至于是不是真的不好,则不在考虑之列。
即便真的不好,他也一定会列出无数别人也如何不好来为自己辩护。
也有人会说:你以为你在外面时间长了,就自己觉得了不起了,中国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你算个什么东西!
其实,我算什么东西不重要,也不是这里谈论的焦点。
重要的是就事论事。
谁能讲我说的不是事实吗?
如果不是心里还有着中国,我完全可以象个局外人一样,对中国的一切缺陷,幸灾乐祸地当热闹看,何必费这么多的口舌。
一个民族,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妄自尊大,与奴颜婢膝,妄自菲薄都同样可悲!

2013年8月14日星期三

印度IT人凭什么桀骜国际科技巨头

大名鼎鼎的印度理工学院(IIT)的毕业生们,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IIT的历届校友中,包含了沃达丰的首席执行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贝尔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天体物理学中褐矮星的发现者,当然还有不计其数在硅谷创业的人们。
我们都很熟悉的,2011年大热的印度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中虚拟的皇家理工学院,其原型就是印度理工学院。这所学校,以优秀毕业生和“修道士一般的制度”著称,每年从几十万考生中选拔优秀人才进行培养;每年为印度的软件业输送大批人才,不过最终众多毕业生都飞向了美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硅谷就聚集着大批印度理工毕业生。
印度IT人凭什么桀骜国际科技巨头
《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中印度皇家理工学院里的男主角片段
这些离开印度、怀揣抱负的毕业生,在澳大利亚落地生根后,在创造成绩和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整个国家环境的困惑。特约驻澳大利亚记者Peter Cai对生活在澳洲的IIT毕业生生存现状,进行了观察和报道,通过这里ITT毕业生们的近身观察,也通过对澳洲国家科技环境窘境的反思,我们却也依稀看到了中国国情的影子。
印度IT人凭什么桀骜国际科技巨头
印度理工学院校园里的海报
Marlene Kanga在孟买参加国际著名的印度理工学院(IIT)入学考试,还是在四十年前。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2万名满怀希望的应试者中,仅有200位幸运儿脱颖而出,她就是其中之一。
IIT联合入学考试是世界上最为严格的考试之一,每年都有超过50万的印度中学毕业生参加,争夺仅有的5000个名额。一旦考上了,将被认为是极大的荣誉。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你在全世界第二大的人口大国中,得到了一张脱离贫困的车票
Kanga,现担任澳大利亚工程师学会(Engineers Australia)主席,是数千名IIT的毕业生之一;而IIT毕业生拥有一个更为知名的称谓:IITians,并且在各自所从事的职业中取得了杰出成就
印度IT人凭什么桀骜国际科技巨头
Primus公司负责人Ravi Bhatia
成绩说话:造就全球影响力
从硅谷到金融重镇纽约和伦敦,他们中叱咤企业界的领袖和风云人物比比皆是。如今,身在澳大利亚的IIT毕业生们也开始在工程界、学术界和农商企业中崭露头角。
Dhiren Kulkarni如今是圣乔治银行(St. George's Bank)的首席信息官。而互联网服务供应商Primus公司(后被M2电信公司收购)负责人,正是同样毕业于IIT的企业家Ravi Bhatia。
一些跨国IT企业,如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s)和印孚瑟斯(Infosys)都拥有一些著名的IIT毕业生。在微软、英特尔、思科和Google这样行业领头公司中,他们的影响也已经深入到管理层。
印度IT人凭什么桀骜国际科技巨头
Vinod Khosla:太阳微系统公司联合创始人
Vinod Khosla是一位掌握亿万资产的风险投资家,也是太阳微系统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他对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说,“我还真想不出有哪个主要领域还没有IIT培养的工程师——他们都在其中扮演领导角色。”
沃伦·巴菲特也雇佣了一位名叫Ajit Jain的IIT毕业生,负责管理他的投资帝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surance Group);世界最大电信公司沃达丰(Vodafone)的前任全球总经理也出自这一工程学院。
IIT的毕业生还领导着世界上一些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和教育机构,如贝尔实验室、哈佛商学院等。
IIT仅仅创建于60多年前,时值印度脱离英国管制获得独立之时,相比短暂的历史,IIT所取得的成绩是非同凡响的。美国国会甚至还在2005年通过了一项决议,以表彰IIT的毕业生,“在美国IIT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为社会做出了有价值和意义重大的贡献。”
印度IT人凭什么桀骜国际科技巨头
Marlene Kanga获得了新加坡永久居住权
被跨国争抢的ITT人才
尽管IIT的毕业生在国际上(特别是在美国)取得了瞩目的成功,但在澳大利亚,这个精英工程学校却不太为人知晓。住在墨尔本的Deepak Saxena是一位印度裔企业家,同样毕业于IIT。他说,几乎没有多少本地的高级管理人员听说过这所学院。
“如果你问一下美国最主要的100个CEO,‘你听过IIT吗’,我打赌其中95%至99%的人会回答是”,他说道。“我敢向你保证,如果你去问澳大利亚排行前一百的CEO,如果有超过五个人说知道这个学院,就会让我很吃惊。”面对询问,他显得颇为失落。
据不完全范围的询问,在中国也鲜有人听说过这所学院,当然也很少IIT毕业生们愿意来中国。
Kanga是首位印度出生的澳大利亚工程师学会主席,她认为,人们也许不会自动地将印度同高水平的工程教育联系在一起。“人们就直接认为你来自一个村庄”,她说道。
就在IITian们为获得澳洲本土的认同感而奋斗时,海外的猎头和政府却正在引诱他们。新加坡政府就设定了一个目标,称每年要至少吸引100名该学院的毕业生。Kanga说,仅是因为她的学院学位,新加坡就向她提供了永久居住权,移民官员甚至还完成了所有的表格。
萨克西纳还在岛国澳大利亚为一家跨国公司卖命时,他已经拿到了新加坡的永久居住权和公民身份。一位新加坡的官员告诉他说,对新加坡政府来说,他的IIT毕业证书是很有吸引力的。“你知道吗,除了人力资本,我们没有任何资源。我们需要像你这样的人来为我们的社会做贡献。”这位官员如是说。
萨克西纳负责运营澳大利亚的一个价值1.5亿澳元的食品和生物能源企业,他说,IIT在这里的默默无闻,不仅反映出他们对这所学院缺乏了解,也反映出这个国家对知识资本的消极态度。
“澳大利亚并不重视知识资本。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就是如此——在这里成绩平平没什么坏处”,他说道,并且提出,对澳大利亚来说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识别出优秀与僵化的头脑”(对于中国又何尝不是......)。
为什么去美国?因为人家奖励创新
Rakesh Aggarwal也曾就读于IIT,曾经带领一个被遗弃的乳品工厂发展成为一个年产值1亿澳元的出口企业。他的亲身体会是,澳大利亚缺乏有活力的风投资本,这让创新变得困难。“银行只是根据资本状况提供借贷服务,而在美国,你凭借商业概念就能获得资金”,他说。
对一些在世界上最受追捧的工程师缺乏认可,这指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澳大利亚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衰退。高中学生学习科学和数学课程的人数正在下降,导致了大学内科学和工程学位的注册人数下降。据公开资料也显示,在经合组织(OECD)衡量某国培养科学和工程专业毕业生数量的排名表中,澳大利亚也几乎垫底。
Kanga最近就碰到了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可惜,这个女孩已经决定在高中考试中放弃数学这一科目的学分(仅有1个学分)了。这种做法加深了Kanga的忧虑。这个放在IIT毕业生在全球范围内的待遇来看,不得不说是一种必然。
很多IIT的毕业生都表示,当谈及重视企业家精神、科学和工程时,澳大利亚同美国之间有巨大差距。IIT校友会维多利亚州分会会长、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协会(CSIRO)前主任Raj Rajakumar博士说,他的同学大多数都去了美国。
“他们去了美国,并且抓住了美国愿意提供给他们的机会。企业家精神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他们真正地奖励创新。”他相信,在澳大利亚的IIT毕业生尽管人数不多,但已经做出了重大贡献,能否留住顶尖的人才只是个时间问题。

六成女性不喜欢游戏男

你想知道青年男女最理想的伴侣籍贯吗?小清新与重口味,你更爱谁?肌肉男、胡子男,哪个是你的菜?今年七夕前夕,某调研数据就一系列两性互看话题,对1074位18-45周岁的网民进行了随机访问。结果显示,网民择偶的第一选择是本省份老乡,倘若跨省份求偶,川妹子以13.6%受欢迎程度高居榜首,而北京爷们和上海男人最受女性青睐。
当问及“您最想娶/嫁哪个地区的姑娘/男人”时,54.5%男性和57.7%女性首选与自己家乡省份相同的人。在选择外省人作为理想伴侣的人中,选择南方姑娘和选择北方男人的比率相对高,地理位置偏远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贵州、广西等省区的姑娘和汉子被选中的比例最低。
除去同乡人的吸引,男人最想娶的外省姑娘是哪里人呢?数据显示,川妹子最受青睐。四川籍姑娘以13.6%高居榜首,接下来受欢迎的依次是浙江、江苏和北京的姑娘,重庆籍姑娘成绩也不俗,以8.9%排名第五。
男性方面,拥有“小男人”之称的上海男人与北京老爷们儿并列排在第一位(15.2%)。其中,普通女青年偏爱北京爷们(14.8%),文艺女青年更爱上海老公(13%)。
女挑男
肌肉男?
六成女性表示喜欢男性有肌肉(60.7%),但只有不到一成的女性表示不喜欢(8.7%)。调查显示,收入越高的女性,喜欢男人有肌肉的比例越高(低收入:48.5%,中等收入:53.9%,高收入:67%)。
游戏男?
多数女性明确表示不喜欢打游戏的男人(57.5%),表示喜欢的女性不到一成(8.1%)。令玩游戏男人高兴的是,IT女喜欢打游戏男人的比例(23.7%)明显高于非IT女(5.7%)。
篮球男、足球男?
当问及“是否喜欢打篮球或者踢足球的男人”,表示喜欢的比例接近八成(77.9%)。
胡子男?
近一半女性明确不喜欢有胡子的男人(48.4%),只有不到两成女性表示喜欢(18%)。其中文艺女青年喜欢有胡子男人的比例更高(文艺女:24.4%,普通女:16.7%)。
男选女
美貌VS智慧?
尽管大多男人表示对女人的美貌和智慧喜欢程度相当(70.6%),但也有近两成男人更偏爱女人智慧(17.6%),出人意料的是,表示更偏爱女人美貌的男人仅有一成(10.1%)。对于不同城市男性的调查显示,古城西安(14.8%)和武汉(13.6%)两地男人比其他地区人更偏爱女人的美貌,成都汉子偏爱智慧女人的比例(34%)是京城汉子的三倍多(10.8%)。
长发VS短发?
男性更喜欢长发的女人,这一观点更得到六成多男性认同(62.9%)。另有近三成男性觉得头发长短无所谓(28.1%),而喜欢短发女人的男性只有5.7%。
小清新VS浓重口?
七成多男人表示只喜欢淡妆的女人(72.5%),另外有一成群体对此无所谓,表示浓妆和淡妆都喜欢(9.4%)。有意思的是,重工业企业云集的沈阳,其市民“口味”也最重,只喜欢浓妆女人的比例在所调查的十个城市中最高(7.1%)。

魔声耳机Beats一段恩怨史:被抛弃的Monster!

2月12日,据国外媒体报道,从来没有一款像魔声Beats耳机的产品。这款价格昂贵的彩虹色耳机在美国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不过,从魔声Beats耳机品牌的创立、到合作、到生产,再到最后的成功,这款耳机的发展史上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辛酸的创业,有商业间的尔虞我诈,甚至有合作方的反目成仇,这是一个典型的“大卫与哥利亚的故事”

 1)魔声Beats的起源
  制造说唱数码品牌产品的灵感并非来自俱乐部VIP包厢中,也不是坐在迈巴赫跑车中或者在唱片公司的会议室中想出来的。在魔声Beats的“B”标志在全球年轻人中风靡之前,作为中国移民的魔声Beats创始人 Dr. Dre,已开始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开始玩弄自己的音响设备。
  Monster公司推出了魔声耳机Beats,而Monster的创始人则是诺尔•李(Noel Lee)。诺尔•李是一位友好、聪明绝顶的人,留着卡通式的发型,但不幸的是,他却是一名不能正常行走的残疾人,他依靠着一辆镀铬电动车来行走。从1979年开始,诺尔•李就已经制造音响产品。 当他拿到工程专业学位后就开始了自己的音响零部件事业,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你所听到的音乐并没有达到它最好效果。
  在硅谷潮流的影响下,诺尔•李在他家地下室中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他亲自尝试了不同类型的铜线,直到他找到他认为能改善音质的铜线为止。同样在硅谷,诺尔•李创立了一家名为Monster Cable的公司,并开始了商业化运营。在他联手Dr. Dre合作之前,Monster不断尝试吸引音乐爱好者购买一种“优质音质”。“优质音质”是他们想出的营销卖点。诺尔•李表示:“我们重新发明了音响线。” 不过,他的儿子凯文•李(Kevin Lee)则给出了完全不同的描述:“解决任何音质问题。”
  随后,Monster开始进入昂贵HDMI线材和电压保护器领域。几年时间,这些价格昂贵、且并非必需品的产品坏了Monster名声。不过,这也证明了Monster公司制造优质音响设备的能力。
  事实也是如此,音频线如同篮球鞋一样昂贵。当时,世界上只有数百人需要这种最好产品,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他们根本辨别不出来好产品与坏产品之间的区别。但这并不要紧。通过巧妙说服用户和宣传,诺尔•李打造了一个小型的王国。
  不过,那时候Monster所销售的产品只是价格200美元的音频线,对于这家公司来说,他们下一个目标就是音响设备。不过,Monster进入音响设备市场的时间太晚,因为高保真音响时代已经结束。许多人都对电视机声音已经满意,或者他们最多只会购买一个音响。Monster损失惨重。
  既然电视机音响设备走不通,人们头上戴的耳机呢?这绝对是下一个重量级产品。
  诺尔•李开始设计耳机的原型,并派自己的儿子前往洛杉矶,寻求拥有专利的高质量音频格式合作。尽管这种音频格式还从未正式出现过,但对于凯文•李来说,还是值得去尝试的。凯文•李表示:“你会接触到亚瑟小子、玛丽•布莱姬(Mary J. Blige)和U2乐队。” 凯文•李表示,也正是从那时起,Monster的命运出现了转折。
  “有时候,事情会以某种特定方式出现,这就是意外新发现的价值。” 凯文•李笑着说。如果他没有被派往洛杉矶向各路艺人介绍环绕声音乐格式的话,他就永远不会见到唱片公司Interscope的吉米•艾欧文(Jimmy Iovine)。正是这次偶遇诞生了音响产品历史上最好的创意——魔声Beats。
  2)曲折的谈判
  艾欧文绝对是个人才。他曾协助为布鲁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和50 Cent,8 Mile策划唱片。目前,他担任唱片公司Interscope的董事长。
  事实上,在凯文•李前往洛杉矶寻找合作伙伴时,艾欧文和Dr. Dre联系了Monster,并提议“让我们一起生产电子产品吧。” 凯文•李回忆称:“他们过来,就是喜欢我父亲在音频领域方面的技术。”随后,凯文•李和艾欧文一拍而合。艾欧文指出,Interscope最开始喜欢Monster音质,后来就是学习其中的技术。 Monster向艾欧文和Dr. Dre展示了该公司音频技术,并让后者大为震惊。同时,Monster还展示了他们生产打击乐低音的能力,其中包括一款入耳式耳机的原型。
  不过诺尔•李表示, Dr. Dre和艾欧文需要明白为什么音响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当时,他们不知道人们不再购买音响的原因。因为人们已经拥有了超大音响,并经常把他们放在工作室中。为什么不用耳机来取代音响呢?
  Monster为艾欧文和Dr. Dre介绍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方向——高端耳机。诺尔•李提出:“让我们共同开发一款耳机。”
  跟史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创立苹果不同,他们是基于兴趣爱好,而魔声Beat一开始就是一笔生意。不过,在刚开始的时候, Monster并未展示出它的“过人之处”。更为糟糕的是,那时候Dr. Dre和艾欧文需要找到一些可以赚钱的东西,而非唱片。但是,艾欧文控制着资金安排,这个人堪比乔布斯。但Monster知道,如果可以利用 Dr. Dre在娱乐和体育界积攒的人脉,那么他们就可以将Monster打造成为一家主流公司。他们的设想是对的,但是他们却没有做好准备。在谈判过程中,他们几乎告诉了对方他们所有的商业计划。
  当凯文•李前往洛杉矶去谈判时发现,他除了拥有一张学士学位之外,其他一无所有;他除了有过为父亲打工的经验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商业经验。他需要独自面对法务、财务和公司组织方面的问题。很明显,从一开始,尽管两家公司都极力想要达成合作,但主动权还是落在Interscope手上。Monster拥有音频技术,但其他许多公司也同样有。 凯文•李表示:“艾欧文和Interscope营销总监史蒂夫•伯尔曼(Steve Burman)提出了分成要求,但Monster因制造音响已经亏损5000万美元,作为一家小型音频线公司,我们无法接受他们提出的条件。”
  就这样,双方的谈判陷入了僵局。艾欧文带着Dr. Dre和他的娱乐行业选择离开。最后,他们通过一次电话结束了这场谈判:“我们讨厌这样做,我们将与其他人合作。”
  Monster成了孤家寡人。
  3)柳暗花明
  6个月过去了,史蒂夫伯尔曼( Steve Burman)打来电话。Dr. Dre的团队尝试与SLS Audio音响公司合作,但双方的合作并没有取得成功。伯尔曼惊叹,是否Monster还有兴趣生产耳机?必须的!他们肯定有兴趣。
  转眼间,半年时间又过去了。Beats的品牌“Beats by Dre”惨遭失败。随后,SLS又开发出一款耳机原型。但凯文•李不喜欢这款产品,称它的尺寸太大。“戴在头上后照镜子,并不好看。”
  后来,Monster又设计出了40-50款耳机原型,这就为公司带来了额外风险。凯文•李承认,他的父亲并不看好这次合作。因此,他背着他父亲,在未取得任何人同意下,动用了Monster的数百万美元资金。他表示:“我们在2008年CES上举行了产品发布会。在我们还没有签署任何协议之前,我已经在工程和营销方面花了150万美元”
  凯文•李当时玩的过了头,他忘记了父亲对于这家公司所设想的未来,并且他为这家公司的发展并没有提出清晰的发展蓝图。他表示:“那时,我们并不知道要生产什么,产品价格的是多少,成本是多少。”在获得商业合作之前,凯文•李已经秘密开发了一整套电子产品。甚至在还未获得Dr. Dre的点头之前,凯文•李就已经开始开发魔声Beats耳机。这时候,他感到了恐慌。凯文•李说:“这已经不是不服从命令的问题,我将失去父亲的信任。我已经为公司积攒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库存。他会杀了我的。”
  如果凯文•李无法达成合作协议,他所要面对的将是财务和家庭关系两方面的自我毁灭。因此,他想尽一切办法来尝试达成交易。他表示,这是 Interscope所遇到过的最复杂的合同。他每天必须应对Interscope雇佣的律师团队,这些律师每天啥也不做,只代表Interscope与凯文•李进行谈判。
  有人赢,也就会有人输。最终,Monster与Interscope达成交易,成立Beats Electronics公司, 并开始生产Beats品牌耳机。不过,他们必须都接受这一现实:对于Monster所开发的所有东西,他们的所有权都属于艾欧文和Dr. Dre,这其中包括耳机、头带、驱动器,还有遥控器。Monster负责整个产品的制造和分销。
  Dr. Dre的团队做什么呢? 在经历了数月开发之后,凯文•李向Dr. Dre展示了第一款最终成品。Dr. Dre戴上耳机,听了一首《In Da Club》后说:“就是它了”,这就是所有人需要的!魔声Beats耳机开始投放市场。
  随后,凯文•李希望与大批音乐人合作,来为魔声Beats耳机做宣传。他极力尝试让魔声Beats耳机进入主流市场。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艾欧文对凯文•李说,主打“优质音质”营销和让消费者了解这款耳机都需要花很长时间。因此,营销策略需要“迷惑”大众:比如可以将Beats宣传为最热门的耳机产品,声音就像特洛伊木马,Beats就是全方位的音乐音频产品。
  这一策略果然凑效,Beats获得了数亿美元收入。凯文•李承认:“孩子们去百思买购买Beats耳机,并不是看重其优质的音质,而是由于产品 本身看起来很酷。”而Monster也开始改变自己的定位,从音响设备制造商转型到一家时尚公司。魔声耳机成为了美国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品牌。这款耳机能“屏蔽”掉街头噪音,并且长时间带它也不会感到有什么不适。也许Beats耳机的质量被放大了,其定价可能过高,但耳机不是球鞋,耳机是复杂的、小型电子产品。一款产品可能需要花数百万美元开发,可能要淘汰许多原型设计方案,可能要经历好几年的谈判。
  4)恩怨是非
  不过,如果你去问问Monster的合作方Interscope,后者会表示, Monster团队并没有出多大力,他们的贡献还不如联邦快递和富士康。不过,Monster却承担者Beats耳机的制造和分销。Beats Electronics否认了Monster在Beats耳机设计和音频设计中所扮演的角色。该公司表示:“我们有自己的工厂,我们控制着一切。耳机音质是由我们来负责,因为我们拥有音频专利,这绝对是属于我们的!”
  尽管Beats Electronics 首席执行官卢克•伍德(Luke Wood)表示,双方仍然是朋友,但他声称音频专利是他们自己的,而他的“朋友”——Monster仅负责采购部件和挑选适合魔声Beats耳机音质的原材料。
  而Monster却否认了这一说法,并且提供了一些机密设计文件,上面显示了他们在工业设计和音频设计方面所做的工作。
  对于Beats Electronics的说法, Monster感到很气愤。诺尔•李表示:“他们根本就没有一名工程师。毫无疑问,Monster设计了 Beats耳机的音质。他们告知我们他们的需求,并予以批准,我们就会设计出他们所需的音质。”
  当HTC对魔声Beats示好后, Monster看到了一次不错的赚钱机会。HTC以3亿美元收购Beats Electronics的51%股份。这笔交易对Interscope来说是幸运的,但对于Monster来说却是不幸的。这笔交易让Beats Electronics投入了HTC的怀抱。Beats Electronics公司发言人表示,这笔交易将使该公司的运营更敏捷,提高了公司运作效率。不过对凯文•李父子来说,他们所获得只是一些安慰罢了。
  Monster获得了一笔分手费,而Beats Electronics则拿走了一切,包括Monster在耳机音质方面的所有努力、所有专利、商标设计以及品牌名。艾欧文曾尝试让Monster在魔声Beats 耳机外包装上删除公司名称,仅保留“Beats By Dre”的字样,不要Monster公司标志,不要提到任何有关Monster字样。在Beats Electronis与HTC的达成交易后,Monster失去了一切,他们无法使用他们自己开发的技术来与自己一手培育的公司竞争。同一年,Beats Electronics营收达到5.19亿美元,并在100美元以上高端耳机市场上获得了64%的份额。
  Monster与Interscope之间矛盾与恩怨很难让人去做评价。不过,上周Monster公司宣布,他们将和另一名知名嘻哈艺人Swizz Beatz合作,并推出新款旗舰耳机——“Diamond Tears”。

2013年8月13日星期二

一个大学生自述:我是如何把我的公司做死的

在线教育在2013年,从新又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大家对这个在中国新兴起的产品都抱有极大的热情和看好,并且涌现了像猿题库、传课、多贝、91外教、51talk这些在线教育公司。

他如今已是线教育资深从业者,但早在2009年,其大学毕业之初,在懵懂的创业中,遭遇了自己的在线教育滑铁卢。彼时,他如何创业,又是如何遭遇败局的,在一家咖啡厅,他向黑马哥娓娓道来他的创业史,以下为他的口述。

我是西部的一个农村的孩子,很不容易才考上这个大学的,所以,我深深的知道教育对于农村或者西部边远区域的孩子意外味着什么。大学期间也陆续的做过一些创业项目,但是都只是小打小闹,没有像后来一样,做一个在线教育网站这么大的一个概念。

大学一毕业,我没有急着去找工作,而是决定自己创业。所以我就有了一个做在线教育网站的想法。当时是2008年,市场上还没有所谓的这个外教网那个外教网。至于为什么要去做在线教育网站是基于以下几个需求纬度的考量:第一,中国教育垄断性太强烈,好的师资都在名校手上,学生基本上考一个好高中或者在一个好城市就一定意味着好教育好升学率,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一个现状。第二,互联网与教育结合一定是大趋势,只有互联网这样开放的工具与平台才可以改变我所说资源分配不合理和师资集中垄断的现状。
所以基于以上几点,我决定做一个主要是面向三四线城市的在线中小学家教培训网站,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家教网站,国内很早之前就存在了家教网站,比如XX家教吧,但是这些网站主要是家教中介,就是说这个家教还是要到用户家中去教学,且不说网站控制力差不说,而且没法解决我所说的帮助问题。

所以,我一开始就不是做这种模式,要做的是一个闭环,所有的体验,测试,教学,支付,评级这一系列闭环都在网上完成的互动式家教平台。

有了这个点子,下一步就是资金,当时我手上并没有太多钱,也没有筹集资金的经历,所以就去学校的论坛BBS上发帖寻找投资。结果有一位师兄通过网络与我见了一面之后,就决定先投资我10万元,我有了第一桶创业资金。

有了第一桶资金之后,在何处设立成了大问题,我当时在北京的学校读的书,但觉得10万块根本不够在北京花的,所以,听从师兄的建议,来到了武汉这个陌生的城市,除了是因为是师兄工作的城市,更是因为武汉是教育重镇,市场足够大。

当时,我手上的资金其实完全不够推广的,所以第一批用户最重要,把这一批用户保留下来,并且让他们持续的续费,就能够成功了初期的想法最单纯。但是后来的经历证明了我最初设想的不现实。

怎么招生?毫无经验,所以我仔细的了解一下其他传统机构招学生的办法,并向他们请教,发现正常的营销思路都是:拿学生名单,然后聘请电话销售,然后疯狂的电话邀约。

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我接下来做解决了一个在线教育网站最核心的两个问题:

第一步是体验。因为家长不太信任不出名的网站,所以我决定大规模免费的体验,我直接让家长带着学生到公司体验,甚至可以直接在现场约老师上课,然后我们给一个房间给他,和远在北京上海的比较好的老师面对面上课。现在炒的很热的O2O,我们那会就算在实践了。这中间我改进了一个过程,就是最开始本来打算让学生通过QQ上课,后来忍痛为了用户体验效果,也为了更加严格控制教育内容,我租用了会议视频系统,这个日后成为公司最大的成本之一。

第二步解决用户源。我采用了三个到现在也觉得很不错的办法,第一个是直接花钱买下了几个XX家教吧,直接把这个家教吧上面的用户导到我的网站上。这个网站每天可以跟我网站导入不少注册用户。第二个我买下了某个分类信息网站的所有省级城市的家教板块的广告,这个上面的用户都很精准有效。第三个:免费体验加电话扫街。这三个方法虽然非常的草跟,跟那些高端大气的大网站动辄上百万的推广比,显得那么寒酸,但是最后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正式运营后,我发现了公司相对于传统机构的一些优势了,第一,老师,虽然想请真正的名师,可惜的是名师价格太贵,于是我退而求其次,大量使用名校生,也就是清华北大学生,没想到这个比我想象的效果好多了。第二,省去了租用教室的费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我的在线营销,获取的用户来自全国各地,而且以小城市居多,这证明那一段时间,用户基本很稳定,客单价也很高,等到体验以后效果很好的,家长直接就3000到4000元价格买的,然后很快积累了几百个用户。

就在一切都向好的时候,我开始犯错,这可能是所有初次创业者都会犯的错误就是开始急于求成,我之后做了两件对公司影响非常大的事情:

第一个,是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做为一个早期项目,在内部流程都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决定扩大影响力,没想到这个事情对我造成了一个致命的影响。我没有想到电视媒体会有这么大的冲击力和影响力,在接受采访后的当天,大量的流量涌入我的网站,网站当时没有真正的技术,模板更是拷贝过来的,也没有所谓的后台支撑系统和数据缓冲,一下子网站就崩溃了,直接导致其他用户根本就上不了课了,对用户的体验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个事情给我一个很大教训,在内部技术和运营体系没有理顺的时候,不要亲易宣传,哪怕来了这么多流量你也承接不了。

但是当时被一点点胜利冲昏头脑的我根本没有想着怎么去改进网站技术,也没有想着为网站招一名技术开发者,在网站恢复后,我又做了第二个错误的决定,居然跑到贵阳去开了第二个办事处。当时考虑,武汉负责中部地区的销售,再增加一个贵阳销售团队来辅助,这样在理论上公司就会有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学员,但遗憾的是我就没有考虑到成本问题,也没有仔细的计算员工的工资与成本,最终这个行为给项目带来了灭顶之灾,我很快发现,公司现金流不够了,虽然不断地有学员来报名,但仍无法负担两只团队的开销。当现金流出现问题的时候,我并没有想着去融资,实际上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也根本没有渠道去接触VC。

接下来的第三个问题,就是用户流失。产品没有考虑到用户的定位的问题,起初公司用户都是高考学生,但是高考完之后,他们可能不再需要这种服务,所以,老用户大量开始流失,因为,当时资金已经很吃力,根本无力再去吸引新的流量,但同时,又没有办法去吸引新的客户进来,网站就这样断断续续生存着。

接着我又犯了后悔至今的一个错误,当时觉得网站每天都有人报名,流水也还不错,就这样熬着,等到这个市场爆发的时候,机会就会来了。因此,就拿着手上的资金去买了一套房子,因为觉得那个时候房子肯定会增值。

就在买了房子之后,没想到网站形式急转直下,老客户流失的越来越严重,迫切需要打广告的资金告,但是这时我已经没钱了,最终,几个月之后,我的第一次创业就这样失败了。

俩年后的今天,在线教育已成为了投资的热点,而在这两年中我一直不断地思考,这样一个存在着需求并且能够明显的解决问题的项目为什么最终的会做失败,我总结出以下几条,希望与大家探讨:

第一,不逢时。在线教育一定是大的趋势,现在不管是是多贝,还是51talk,91外教都在这个领域做得不错,但是,作为一个市场先行者,在没有风险资本支持下,成功绝对是偶然,失败一定是必然。市场还需要时间教育,一个产品做得太早或者做得太迟都不好。

第二,缺乏规划。做时没有想清楚每一步该怎么做,感觉是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最后的结果是死掉。

第三,盲目扩张,一个点都没搞定的情况下,却一下上了俩个点,加速了死亡。

第四,对市场投放没有反馈与分析。只知道投方,却没有做精细化的市场反馈与论证,没有搞清楚为什么流量有时候多有时候少,所以新会员减少也就是必然的了。没有准备充分,没有预料到资金的风险,在做的不错的时候没有进行及时的新一轮的融资

第五,没有联合创始人。一直都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只注重销售,却忽视了互联网产品最重要的是用户体验,团队没有产品和技术,只凭自己销售之力。同时做为一个大学生初次创业,管理团队也会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公司的工资开的很低,所以内心对员工有愧疚感,当一些员工犯错的时候,甚至不忍心的去指责他们的错误,并容忍了他们错误,最终导致团队失控。

第六、资源不足。做为大学生创业,很少有风投来投资你,归根结底,我做了一个极度需要资源和资金的项目,而自己又缺乏经验,所以,失败就是必然了,当然,如果当时能有资源能够融资更多,可能最终就不会是这个结果了。

第七,对现金流没有清晰地认识。总觉得,只要有启动资金了,有客户进来了,现金流就会正常了,结果由于资金一直不充足,自己又慌了阵脚,接连做出错误的和非理性的判断,加速了项目的死亡。
题后:我问朋友,如果再给一次机会,你还能成功吗?朋友说,每一次失败都是经历,创业者永远不知道前一次失败会不会成为下一次成功的原因呢?我相信上帝冥冥致之中自有安排,但会更垂青那些努力的人。

2013年7月30日星期二

快递员自曝乱象:用山寨机调包iPhone 4S

我们寄的手机为啥变“石头”?快递员月收入真能过万?快递业的水到底有多深?2006年,31岁的罗平云(化名)从湖北洪湖来到广州投奔做快递的老乡,一转眼已在快递业干了7年。上个月,他从广州圆通快递公司辞职,拨通广州日报热线,向记者曝出快递业的种种黑幕。
快递有“盗”?拆包取件并不少见
记者:有读者投诉寄快递丢东西,或者被偷梁换柱,这是怎么回事?
罗平云:最大可能是被快递员或快递相关人员拿了,或者换了。每天公司把快递件分发到我们手上,有些快递员看到破损包装里有东西,只要是看得上的,就会随便拿一些。至于自己上门收来的快递件,因为知道里面是什么,有快递员也会拿一点走,比如茶叶、水果、月饼等。
手机不是不敢拿,是没有机会碰到,要碰到也会拿。你寄苹果4S手机,我随便到街上花500元买个山寨机放里面,再封好箱子。曾经遇到有客户进了几大箱手机电池,就有快递员从每个箱里拿几块电池出来,然后再送过去让他们签收。
记者:这种现象普遍吗?快递员会拆包取件?
罗平云:我身边做快递的人都会拿过,但他们有些东西看不上,或者对自己没用,就不拿。我们一般私人的快递件很少去拿,主要是拿那些大宗货件。
明目张胆?公司默许快递员拿东西
记者:顾客看到快递件破损拒签,或东西丢失投诉怎么办?
罗平云:假如要投诉,就要牵涉很多环节,但各个环节都在踢皮球,如果物品不是特别贵重,很多顾客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去纠缠此事,况且取证也难。
另外,如果收件人真拒签,我们快递员就把快递件交给公司,公司再退回发件人就完事了。因为现行赔偿标准太低,凡是未保价物品丢失损坏的话,都只需按运费3~5倍赔偿。
记者:对于快递员行为,公司没有相关管理制度吗?
罗平云:对于快递员拿东西一事,快递公司这些情况都知道,但一般都持默许态度,东西不是特别大,公司不会去抓出某个快递员,已是潜规则、行规。
月入过万?多数人月薪仅两三千
记者:网上有传言快递员月入过万,实际情况如何?
罗平云:月入过万的情况很少,大多数快递员每月收入只有两三千元,工作又辛苦,起早贪黑,很不容易。实际上,快递行业是一个暴利行业,但是不少钱都流入了其他人的兜里,快递员只是个做事的,全依赖把业务量做大靠提成挣钱。
记者:快递员的收入分成是怎样的?
罗平云:以寄一个同城文件8块钱来说,快递员从公司买一份面单3元,出货费1元,快递员提成1元,老板挣3元。3元钱的面单含2元的送货费,面单成本只有几毛钱,但这2元的送货费快递员一般只能拿到1元或者8角。比如,今天我收了1000元的货,可提成100元。
因此,对于快递员来说,业务量很重要。但是有大客户才有大业务量,月入多少取决于大客户。
黑色交易?返点回扣拉拢大客户
记者:快递员如何给大客户回扣?
罗平云:方式很多,比如提高价格、虚增重量、空填快递单等,最终是一起合谋坑公司的钱。例如在我曾负责的某软件园信息港片区,有两家公司就一直拿回扣。比如一个电脑重3公斤,快递员写成5公斤,这样钱就多出来了。还有虚填一些空快递单,本来没有发这个件,为了增加快递费,就随便多填几张。多出来的钱,就返点给发件负责人做回扣。
除了这些虚构的回扣外,一般快递公司也要额外给发货负责人10%快递费回扣。比如,从2009年下半年到现在,就有3个快递员一直在给一家电脑经销公司做快递,这家公司一个月表面上有10万~20万元快递费,但实际上只有3万~5万元的货,这样快递员和发件负责人合谋,最终受害的是这间公司。
圆通:快递员偷拿东西 这两年大大减少
昨日,记者致电圆通快递上海总部,该公司负责媒体采访的周先生对于读者报料作出回应称,快递员拿顾客东西的情况,这几年已大大减少。对于快递员(快递公司)和大客户发货人合谋拿回扣一事,周先生则称,据公司安全监察部门反馈最近没有发生过。
快递员真会拿顾客东西?周先生表示这种事情有时会发生,顾客也有投诉,不过最近抓得很严,这两年已大大减少。
昨日下午,记者致电广州圆通客服电话,负责媒体采访高小姐表示,如果有顾客投诉丢了东西,他们需要顾客提供单号,然后按照内部流程帮顾客查找丢件。“快递件延误等难以避免,是否有偷件、吃回扣的情况,公司很难回答。”高小姐说。

2013年6月20日星期四

这对父母境界够高!现实是,道理谁都懂,做起来比登天还难。

这对父母境界够高!现实是,道理谁都懂,做起来比登天还难。


妈妈这样告诉我

      妈妈说,生气的时候不要吵架,可以不说话,不洗他衣服,但是,不要和他吵架。
      妈妈说,和男人吵架了不要跑到外面去张扬,他向你迈进一步,你就向他走两步。
      妈妈说,家是女人的大本营,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走。因为,回来的路很难。
      妈妈说,两个人在家不要老想着面子,两个人过日子,面子很重要?那在外面怎么生活?
      妈妈说,不管一个男人多有钱,他还是希望可以看到干干净净的你在干干净净地家等他。
      妈妈说,好男人很多,他不会去抱别的女人。但是这种社会,很多坏女人会伸手去抱你的男人。
      妈妈说,女人一定要出去工作,不管钱赚得多或是少,工作就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你一直在家,男人有机会在你面前说:“是我在养你。” 
      妈妈说,你在外面工作,家里的事情再忙也要做,不然花自己的钱请个钟点工。家里的事情一定要好好做,小孩也要好好教。
      妈妈说,他为你做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你可以感动,可以夸奖,千万不要嘲讽地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啊”,如果这样,以后他不会为你做任何事情。
      妈妈说,谁都不是谁的另一半,你的想法不说出来谁会了解?需要什么感受,讨厌什么事情,你告诉别人,别人才会懂。
      妈妈说,他的父母也是你的父母,就算他的父母对你不是很好,你也要对他们好。因为他们是他的父母。
      妈妈说,决定和什么人在一起了,就不要去埋怨苦日子,既然你选择了他,就不要去埋怨他。
      妈妈说,那么有钱有什么用,人呢?人在哪里? 
      妈妈说,我们这辈子能花多少钱?不要买什么奢侈品,过得幸福就好。
      妈妈说,不要唬小孩“妈妈不要你”,不要生气地时候把小孩推出门,如果他真的不见了,你会很痛苦。
      妈妈说,不要打小孩,更不要在外面打。
      妈妈说,打打杀杀的爱很刺激,也很浪漫。但是,不现实。普通就好。
      妈妈说,什么都是缘分。
      妈妈说,生命无常,要好好珍惜每一天。

【爸爸这样告诉自己的儿子】 
      老婆为姑娘时,生活在娘家,自小没吃咱家一粒米,没喝咱家一口水,就为一个“情”字,离开自小拉扯自己成人的父母,把自己的大半生托付给咱,嫁给咱为妻,以咱的父母为父母,以咱的兄弟姐妹为兄弟姐妹,你说,咱不对她好,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么?人凭良心混世界啊! 
      男人碰上爱吃的,甩开腮帮子大吃一顿,撑着了,觉得不舒服,得赶紧出去溜达溜达。想一想,老婆十月怀胎是多么不易,如果没有即将做母亲的喜悦作为精神支柱在那儿撑着,任谁给安上那么个大肚子也忍受不了。好不容易撑到一朝分娩,大命换小命,盼来个母子平安,孩子还得跟咱姓。你说,咱不对她好,能对得起她为咱做出的付出么?人心可都是肉长的! 
      男人女人都会“敏感”,但男人是对事敏感,一件事觉得不对头,事后越想越不是事,生气;女人是对话敏感,一句话听着不对劲,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味,生气。所以,作为男人,屈尊一下,多捡老婆爱听的说,哄哄她,让她高兴,咱也高兴,何乐而不为。 
      世上美女多得是,结婚了,就要心无旁骛,并且,千万不能拿自己的老婆与别的女性做比较。貂禅漂亮,但你也得有吕布的英俊模样和超群武艺,如果没有,那还不是望洋兴叹、空寻烦恼?也不是什么都不能比较,如果你同老婆一起上街,看到一位年龄、身材与老婆差不多的女士穿了一身漂亮衣服,那你一定千方百计鼓动她也去买一套,事后你一定会有额外惊喜。 
      人活一世,环境不同,家教不同,遭遇不同,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性格和习惯,到结婚年龄的人,性格、习惯已经形成了。古语说:江山易改,生性难移。男人结婚后,不要老想着按自己的要求和模式去试图改变妻子的缺点、不足和习惯,聪明的做法是从自身做起,按照老婆的喜好改变自己,这样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她会感到与你一起生活是最好的,是最适合她的,她就会把你当成最可信赖和最可依靠的人,想让她不对你好都难。 
      现代女性大多是工作女性,在外工作一天,特别在每月那特别的几天,女性比我们还疲劳,一定要做到共同承担家务。家务活繁而不重,每天周而复始,干烦了,是一种心理疲劳。我们通常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个办法在家中同样适用。干家务和吃东西的道理是一样的:争着不足,让着有余。 
      自己的老婆自己疼,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比你还疼你的老婆,那你就离麻烦不远了。 叫你一声老公,你就要肩负起男人的责任,要像棵大树,让你的女人小鸟般的依偎。
      叫你一声老公,你要好好疼她、宠她,毕竟她为了你放弃整个天堂来追随你。 
      叫你一声老公,你要懂得谦和、顺从,女生都多情、敏感,所以会无理取闹,只是想知道你有多么的爱她,这时你一定要懂得顺从、谦让、容忍,不要和她吵架,不然她真的会好伤心。 
      叫你一声老公,你抱她的时候一定要够用力,紧紧的把她环在你结卟结实都要显锝结实的胸前,当怀抱中的她把小脸贴在你脖子的时候,你要温柔的亲吻她的额头和脸颊,但不要吻嘴唇! 
      叫你一声老公,每天早晨起来,你要噘起大嘴说‘老公亲一个,拜拜’。 
      叫你一声老公,当亲爱的她给你洗完臭衣服后,乖乖的说"老婆辛苦了,来抱一下"。 
      叫你一声老公,她就把她的心全都给了你,你成了她的天空和世界,除了你,其余都是黑白的,只有你是彩色的。 
      叫你一声老公,当她流泪时,不管是想妈妈了,生气了,受委屈了或是触景伤情了,你都要揽她入怀,任她哭个痛快,然后给她擦去脸上的泪痕,说"别哭了,知不知道你哭起来多丑,好了,衣服借你擦擦鼻涕"。 
      叫你一声老公,包含了太多,两个人在一起,再多再亲的昵称都抵不上这简简单单大众的‘老公老婆’。 
      叫你一声老公,甜在嘴上,暖在心里,无尽的甜蜜也会包裹着你温柔的心。

      女孩们,看了就转吧,让更多的男生知道这个含义,男孩们看了也转啊,让你和你爱的人幸福。

我也想这样过完一生!

我也想这样过完一生!

23岁。

她陪你参加你朋友的婚礼。

婚礼上新郎亲吻新娘。

你搂着身边的她说:我们也结婚吧。

她偏偏挣脱你的怀抱扭过头,

我才不要嫁给你呢。

脸上却都是甜蜜。

25岁。

你们结了婚。

卧室里,客厅里挂满了你们的结婚照。

你搂着她喊;

X太太、X太太...

她像每一个疼爱丈夫的小妻子一样,

每天早上帮你备好早餐、挤好牙膏、选好今天要搭配的领带。

你出门前会在她额上印一个吻。

下了班,买些她喜欢的水果回来。

她最爱吃桃子,又很讨厌外面那层茸毛。

你总是洗干净再给她。

吃过晚饭,你总要和她争电视。

她要看八点档的肥皂剧,你要看球赛。

她争不过你,就垂下脑袋一副委屈的小模样。

你便会乖乖把遥控器让给她。

这招百试百灵。

28岁。

她为你生了个可爱的儿子。张的像她多一些。

你总说:怎么长的像你啊,那么丑,将来找不到媳妇怎么办?

要是像我多好,肯定是个大帅哥。

但是,每次抱在怀里都舍不得放手。

逢人就夸:我儿子特聪明,像我。

晚上小家伙哭的厉害,她怕影响你休息,整晚都不敢睡熟。

孩子一动就马上醒来轻轻的哄着。

她说,长大了要让儿子当科学家,多有出息。

你说,要当宇航员,那样才酷。

你们吵架了。你很生气。

下了班故意约了几个朋友聚一聚,很晚才回家。

打开门就看见半躺在沙发上睡着的她。

桌子上的菜还冒着热气,不知被加热了多少次。

你突然就忘了生气的原因。

轻轻抱起她回了卧室。

33岁。

你下班回家,她正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着做饭,或者煮粥。

你扔下公文包,扯了领带。

就走过去从后面抱住她。

她拍开你的手,

去去去,快去洗澡去,一身的汗味儿。

于是,你就扯着你刚上幼儿园的儿子进了浴室。

她从厨房出来,看到的就是地板上散满家里两个男子汉的衣服。

一大一小两个男人把小小的浴室折腾的一片狼藉。

她正想埋怨你又弄脏了她好不容易脱好的地,

听见里面你和孩子的打闹声,又忍不住笑出来。

到了周末,你们会领着儿子去游乐园。

儿子走累了,就闹着要你抱。

你一只手抱着儿子,一只手牵着她。

你觉得自己特伟大。

40岁。

情人节。

你买了一大束玫瑰给她。

她埋怨你都40岁的人了还玩年轻人的把戏,没个正经。

却又忙着找来花瓶,想着摆在哪里最合适。

你坐在电脑前制文件,她就煮一杯咖啡给你。

你让她先去睡。

她说她不困,再陪你一会儿。

46岁。

晚上她肚子疼的厉害。

你吓坏了。

6层楼,你背着她没有停下来喘一口气。

其实你已经很久没有背过她了,

她突然发现你的背已经不似从前那般宽广、厚实。

她有点心疼,坚持自己走,你不让。

她问你,是不是很累?

你说:就算到了80岁,我还是能背的动你。

只是个小手术,你却小心的不得了。

又是煲汤,又是煮饭。

很长时间不许她做家务。

她只能看着笨手笨脚的你把家里搞的一团糟。

原来这么多年,你们从未改变。

53岁。

你们的儿子也结婚了,儿媳妇很贤惠。

只是他们工作在外,都不再身边。

她常常念叨着想儿子,

担心儿子只顾着忙不知道注意身体,

想见他又怕影响她工作。

你怪她操太多心,

却又偷偷背着她给儿子大电话,要他有空常回来看看。

你年轻时落下的毛病,天冷的时候关节老是疼。

天一转凉,她就早早备好御寒的衣物。

每次你出门,总要叮嘱你多穿件衣服。

你嘴上嫌她碎碎念,每次却都按她说的做。

60岁。

你孙子都要上小学了。

你退休了,她也老了。

头上的白发遮也遮不住。

你喜欢早上去打打太极,

有时候也会陪她去买菜,

或是到中心广场看扭秧歌。

过马路的时候还是习惯伸手去拉她。

倒是她变得不好意思,

她说,一把年纪了,也不怕别人笑话。

70岁。

你坐在藤椅上,看报纸。

你的眼睛已经有些看不清了,必须带着眼镜。

她就坐在你身边,翻着泛黄的相册。

现在的你们常常回忆起过去的事。

你们相知、相识。

你们结婚、生子。

你对她说,

刚认识她时觉得她傻乎乎的,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你看现在,

脸上都是皱纹了、腰弯了、牙齿也松了。

变成老太婆了。

她说,

恋爱的时候她的朋友总夸你帅气,脾气又好。

羡慕的不得了。

只有她知道其实你毛病多着呢。

你哈哈笑,你说这么多年你还不是一样都忍过来了。

你们年轻的时候,总是想老了以后会怎么怎么样。

没想到,这么一个转身,

一辈子真的就这么过来了。

80岁。

她的身体越来越不好。

脑子也开始迷糊,一句话反反复复会说上好几遍。

一会儿看不见你,就会像孩子一样慌起来。

后来,她在病床上的时候对你说,

她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能嫁给你。………………能这样那是多幸福